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半湿润区不同覆盖模式的土壤生态效应和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3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0页
        1.2.1 覆盖模式下的水分效应第14-16页
        1.2.2 覆盖模式下的温度效应第16-18页
        1.2.3 覆盖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第18-19页
        1.2.4 覆盖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表现的影响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4 技术路线第22-23页
        1.4.1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材料方法第23-26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23页
    2.2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23-24页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4-25页
        2.3.1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第24页
        2.3.2 土壤温度的测定第24-25页
        2.3.3 玉米生长指标的测定第25页
        2.3.4 玉米产量的测定第25页
        2.3.5 水分利用效率第25页
        2.3.6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3.7 土壤呼吸的测定第25页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5-26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6-39页
    3.1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第26-30页
        3.1.1 不同覆盖模式对生育期含水量的影响第26-27页
        3.1.2 不同覆盖种植模式下土壤储水量变化第27-30页
    3.2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30-32页
        3.2.1 整个生育期0-25cm土层土壤温度的变化第30页
        3.2.2 不同覆盖模式0-25cm土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第30-32页
    3.3 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第32-33页
        3.3.1 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第32-33页
    3.4 不同覆盖模式下的土壤呼吸情况第33-34页
        3.4.1 不同覆盖模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第33-34页
    3.5 不同覆盖模式下作物生长状况第34-36页
        3.5.1 不同覆盖模式对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第34-35页
        3.5.2 不同覆盖模式对株高的影响第35-36页
    3.6 不同覆盖模式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6-39页
        3.6.1 不同覆盖模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36页
        3.6.2 不同覆盖模式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6-37页
        3.6.3 不同覆盖种植模式对玉米收获指数的影响第37-39页
第四章 讨论和结论第39-47页
    4.1 讨论第39-46页
        4.1.1 不同覆盖模式对壤水分的影响第39-40页
        4.1.2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40-41页
        4.1.3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第41-43页
        4.1.4 不同覆盖模式下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响应第43-46页
    4.2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炭施用对南方油菜水稻轮作体系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下一篇:锌铁喷施对夏玉米生物学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