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5页 |
第一章 内存数据库技术简介 | 第15-26页 |
·内存数据库的研究与发展 | 第15-16页 |
·内存数据库的定义 | 第16-17页 |
·内存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的比较分析 | 第17-19页 |
·存储介质 | 第17-18页 |
·存储方式 | 第18页 |
·缓冲管理 | 第18页 |
·并发控制 | 第18-19页 |
·恢复机制 | 第19页 |
·索引结构 | 第19页 |
·查询优化 | 第19页 |
·内存数据库关键技术 | 第19-24页 |
·储存体系结构 | 第19-20页 |
·数据存储方式 | 第20-21页 |
·查询处理 | 第21页 |
·基于Cache的性能优化算法 | 第21-22页 |
·数据压缩 | 第22页 |
·流水线处理 | 第22-23页 |
·索引技术 | 第23页 |
·并发控制 | 第23-24页 |
·恢复机制 | 第24页 |
·代表系统简介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内存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第26-54页 |
·内存数据库LeopardDB的系统结构 | 第26-28页 |
·物理存储层 | 第27页 |
·逻辑处理层 | 第27-28页 |
·公共接口层 | 第28页 |
·物理文件与加载 | 第28-30页 |
·物理文件 | 第28-29页 |
·加载 | 第29页 |
·数据库头结构 | 第29-30页 |
·偏移表 | 第30页 |
·关系表结构 | 第30-32页 |
·内存空间资源动态平衡 | 第32-35页 |
·索引结构 | 第35-42页 |
·T树 | 第36页 |
·T树相关概念 | 第36-37页 |
·T树索引的操作 | 第37-38页 |
·T树索引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38-42页 |
·并发控制 | 第42-50页 |
·锁类型 | 第42-43页 |
·锁粒度及其转换 | 第43-44页 |
·两段锁协议 | 第44-45页 |
·死锁 | 第45-46页 |
·死锁的预防 | 第46页 |
·并发控制的实现 | 第46-49页 |
·线程间同步 | 第49-50页 |
·事务处理 | 第50-52页 |
·事务的基本概念 | 第50-51页 |
·事务处理的实现 | 第51-52页 |
·恢复 | 第52-54页 |
·故障的种类 | 第52-53页 |
·内存数据库恢复的特点 | 第53页 |
·恢复的实现 | 第53-54页 |
第三章 基于LeopardDB的集群监控系统 | 第54-61页 |
·主控服务器网络传输模块 | 第55页 |
·主控服务器逻辑处理模块 | 第55-56页 |
·调度算法模块 | 第56页 |
·数据中心模块 | 第56-57页 |
·监控数据采集模块 | 第57页 |
·服务进程状态监控与控制模块(Windows结点) | 第57页 |
·服务进程状态监控与控制模块(Linux结点) | 第57-58页 |
·报警处理模块 | 第58页 |
·日志处理模块 | 第58-59页 |
·用于Linux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接口 | 第59页 |
·用于Windows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接口 | 第59页 |
·界面模块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系统测试 | 第61-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