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Aspergillus niger ATCC1015胞外糖苷水解酶的动态酶谱及特定酶功能分析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表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9页
    1.1 植物细胞壁结构的多层次和成分复杂性第15-21页
        1.1.1 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层次第15-17页
        1.1.2 木质纤维素的主要种类及空间结构第17-21页
    1.2 微生物胞外糖苷水解酶表达的研究进展第21-31页
        1.2.1 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第22-23页
        1.2.2 真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酶系的组成多样性第23-29页
        1.2.3 丝状真菌的基因组及其功能注释第29-31页
    1.3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动态分泌的研究进展第31-36页
        1.3.1 糖苷水解酶的主要诱导物第32-33页
        1.3.2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分泌过程第33页
        1.3.3 糖苷水解酶基因转录表达的调控第33-36页
    1.4 糖苷水解酶的多功能性第36-37页
    1.5 立项依据第37-39页
第2章 A.niger ATCC1015对不同碳源感应的动态酶谱分析第39-5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2.1.1 菌种第39页
        2.1.2 培养基第39-40页
        2.1.3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第40页
        2.1.4 摇瓶培养第40页
        2.1.5 Native-PAGE及凝胶处理方法第40-41页
        2.1.6 酶活性测定方法第41页
        2.1.7 荧光辅助糖电泳(Fluorescence-assisted carbohydrate electrophoresis)第4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1-54页
        2.2.1 摇瓶培养时碳源种类对A.niger ATCC1015胞外糖苷水解酶表达的影响第41-46页
        2.2.2 碳源浓度对A.niger ATCC1015糖昔水解酶谱的影响第46-52页
        2.2.3 固体培养第52-54页
    2.3 小结和讨论第54-55页
第3章 发酵罐分批培养过程中A.niger ATCC1015产糖苷水解酶的稳定性与重现性分析第55-6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3.1.1 菌种第55页
        3.1.2 培养基第55页
        3.1.3 发酵罐分批培养第55页
        3.1.4 Native-PAGE及凝胶处理方法第55页
        3.1.5 酶活测定方法第55-5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6-62页
        3.2.1 发酵罐培养A.niger ATCC1015时胞外木聚糖酶动态酶谱第56-58页
        3.2.2 发酵罐培养A.niger ATCC1015时胞外内切纤维素酶的表达规律第58-60页
        3.2.3 发酵罐培养A.niger ATCC1015时胞外β-葡萄糖苷酶的表达规律第60-61页
        3.2.4 混合糖培养A.niger ATCC1015胞外糖苷水解酶的动态酶谱第61-62页
    3.3 小结与讨论第62-65页
第4章 对A.niger ATCC1015胞外糖苷水解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第65-7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4.1.1 菌种第65页
        4.1.2 主要的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65页
        4.1.3 样品来源和处理第65-6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7-73页
        4.2.1 不同培养条件下胞外糖苷水解酶的分析第67-71页
        4.2.2 相同条件下A.niger与T.reesei及青霉的胞外糖苷水解酶谱的对比第71-73页
    4.3 讨论第73-75页
第5章 重要的糖苷水解酶的异源表达探索第75-9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5-82页
        5.1.1 菌种与质粒第75-76页
        5.1.2 培养基第76页
        5.1.3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76-77页
        5.1.4 实验方法与流程第77-81页
        5.1.5 异源蛋白的分离纯化第81页
        5.1.6 SDS-PAGE和Native-PAGE检测异源蛋白第81页
        5.1.7 酶活测定第81-82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82-88页
        5.2.1 基因提取第82-83页
        5.2.2 毕赤酵母本源蛋白的检测第83页
        5.2.3 XynB的表达纯化及其功能分析第83-86页
        5.2.4 EglA的表达纯化及其功能分析第86-88页
        5.2.5 关键糖苷水解酶基因克隆的初步探索第88页
    5.3 讨论第88-91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1-94页
附表第94-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湿地人为干扰分析及人为建设干扰对湿地植物分布的影响
下一篇:拟南芥Na~+、K~+吸收与积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