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新型吡咯并吡咯二酮衍生物的构筑及其刺激响应行为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综述第9-34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压致荧光变色(MFC)第10-20页
        1.2.1 压致荧光变色(MFC)材料简介第10-11页
        1.2.2 压致荧光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1-20页
    1.3 压致荧光变色材料的应用第20-25页
        1.3.1 应力传感器第21-22页
        1.3.2 防伪技术第22-23页
        1.3.3 发光器件第23-24页
        1.3.4 数据安全记录存储第24-25页
    1.4 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基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25-32页
        1.4.1 DPP简介第25-26页
        1.4.2 DPP基衍生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中应用第26-27页
        1.4.3 DPP基衍生物在荧光探针方面应用第27-28页
        1.4.4 DPP基衍生物在AIE和双光子荧光成像中应用第28-29页
        1.4.5 DPP基衍生物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中应用第29-31页
        1.4.6 DPP基衍生物在力致荧光变色中应用第31-32页
    1.5 课题设计思想第32-34页
第二章 合成用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4-39页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34-36页
    2.2 试验方法第36-39页
        2.2.1 试剂纯化方法第36页
        2.2.2 荧光量子效率测试方法第36-37页
        2.2.3 不同比例的纳米分散液的配制方法第37-38页
        2.2.4 压致荧光变色样品的制备方法第38页
        2.2.5 化合物的理论计算第38页
        2.2.6 化合物旋涂薄膜的制备第38-39页
第三章 9-蒽封端的苯基乙烯基双共轭桥DPP共轭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第39-50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及反应步骤第40-43页
    3.3 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表征第43-49页
        3.3.1 溶液态及AIE性质第43-46页
        3.3.2 固态及薄膜光物理性质第46-47页
        3.3.3 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第47-48页
        3.3.4 化合物的热性质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不同给体封端的噁二唑-DPP双受体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MFC和AIE性能研究第50-66页
    4.1 引言第50-51页
    4.2 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及反应步骤第51-55页
    4.3 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表征第55-64页
        4.3.1 溶液态及AIE性质第55-59页
        4.3.2 固态及薄膜光物理性质第59-61页
        4.3.3 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第61-63页
        4.3.4 化合物的热性质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全文总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l2O3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PC醇解反应研究
下一篇:环境气氛对石墨原子台阶边缘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