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0页 |
第一节 角度在物体识别中的作用 | 第13页 |
第二节 角度知觉的计算模型 | 第13-18页 |
第三节 内在参照系的特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计算模型:内在参照系的证据 | 第20-29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和结论 | 第24-29页 |
第三章 实验一:线段朝向编码对角度知觉的贡献 | 第29-34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和结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实验二:坐标转换阶段对角度辨别阈限和反应时的影响 | 第34-39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和结论 | 第36-39页 |
第五章 自然场景图片处理:内在参照系的来源 | 第39-43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39-41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和结论 | 第41-43页 |
第六章 实验三:外部参照线索对角度知觉的影响 | 第43-51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4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43-46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和结论 | 第46-51页 |
第七章 讨论 | 第51-57页 |
第一节 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异同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内在参照系对认知功能的意义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各种参照线索的作用 | 第53-55页 |
第四节 IRF模型所对应的神经基础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