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管失职罪探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三、研究路径与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立法规定及缺陷 | 第10-27页 |
第一节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立法规定 | 第10-18页 |
一、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客体 | 第10-11页 |
二、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客观方面 | 第11-16页 |
三、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主体 | 第16-17页 |
四、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主观方面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立法缺陷 | 第18-27页 |
一、罪状描述不全 | 第18-19页 |
二、主体规定不明确 | 第19-21页 |
三、主观方面内容单一 | 第21-23页 |
四、法定刑配置不科学 | 第23-27页 |
第二章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国外立法考察及启示 | 第27-32页 |
第一节 环境监管失职罪国外的立法考察 | 第27-30页 |
一、德国环境监管刑事立法规定 | 第27-28页 |
二、越南环境监管刑事立法规定 | 第28页 |
三、美国环境监管刑事立法规定 | 第28-29页 |
四、韩国环境监管失职罪刑事立法规定 | 第29页 |
五、国际环境保护刑事立法概括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环境监管失职罪国外立法的启示 | 第30-32页 |
一、立法体例的启示 | 第30页 |
二、立法技术的启示 | 第30-31页 |
三、刑罚规定的启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监管失职罪的立法完善 | 第32-38页 |
第一节 扩大“危害后果”的范围 | 第32-33页 |
一、造成环境严重破坏 | 第32页 |
二、造成环境资源严重浪费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明确责任主体的范围 | 第33-35页 |
一、引入单位犯罪主体 | 第33页 |
二、追究环境监管的直接责任人 | 第33-35页 |
第三节 科学界定主观方面内容 | 第35-36页 |
一、主观方面内容主要为过失 | 第35页 |
二、主观方面内容应包括间接故意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合理设置刑罚 | 第36-38页 |
一、增加财产刑 | 第36-37页 |
二、增加资格刑 | 第37页 |
三、科学设置自由刑幅度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