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浅论延安时期社会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7页
        1.2.1 延安时期社会教育的相关研究第10-12页
        1.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研究第12-14页
        1.2.3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研究第14-16页
        1.2.4 将延安时期社会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联系的研究成果第16-17页
    1.3 核心概念第17-18页
        1.3.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17-18页
        1.3.2 延安时期第18页
        1.3.3 延安时期的社会教育第18页
    1.4 创新点第18-20页
第2章 延安时期社会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0-28页
    2.1 必要性第20-25页
        2.1.1 抗战的需要第20-22页
        2.1.2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22-25页
    2.2 可行性第25-28页
        2.2.1 土地革命后政治、经济状况的相对改善第25-26页
        2.2.2 中央苏区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第26-28页
第3章 延安时期社会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表现第28-49页
    3.1 教育方针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28-31页
        3.1.1 教育方针中的政治宣传第28-29页
        3.1.2 教育方针中的群众路线第29-31页
    3.2 课程设置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31-33页
    3.3 教学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33-40页
        3.3.1 教学内容中的政治宣传第33-36页
        3.3.2 教学内容中的群众路线第36-40页
    3.4 教材使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40-44页
        3.4.1 教材使用中的政治宣传第40-42页
        3.4.2 教材使用中的群众路线第42-44页
    3.5 语言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44-47页
    3.6 组织形式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47-49页
第4章 延安时期社会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与启示第49-60页
    4.1 延安时期社会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第49-57页
        4.1.1 文化方面第49-51页
        4.1.2 政治方面第51-53页
        4.1.3 经济、社会方面第53-57页
    4.2 延安时期社会教育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第57-60页
结语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责任的视角理解行政伦理制度化--兼论中国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
下一篇:信任和情绪在不同情境下对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