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孔变形对拼装式造桥机结构行为的影响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2 螺栓连接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发展动态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的发展动态 | 第14页 |
1.3 桁式造桥机的一般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1.4 螺栓孔间隙对造桥机影响 | 第15-16页 |
1.5 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简介 | 第16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 第16-18页 |
1.6.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2 本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造桥机结构行为的计算方法 | 第18-26页 |
2.1 造桥机的组成 | 第18-19页 |
2.2 造桥机的作业过程 | 第19-21页 |
2.3 造桥机的数值分析 | 第21-22页 |
2.3.1 造桥机建模 | 第21页 |
2.3.2 造桥机建模要点 | 第21-22页 |
2.4 造桥机的杆件连接处分析 | 第22-24页 |
2.4.1 节点板的选取 | 第22-23页 |
2.4.2 节点板有限元建模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造桥机 ANSYS 仿真 | 第26-36页 |
3.1 与本文相关的 ANSYS 单元 | 第26-31页 |
3.1.1 Beam4 单元 | 第26-27页 |
3.1.2 Beam189 单元 | 第27-30页 |
3.1.3 Link8 单元 | 第30-31页 |
3.2 ANSYS 整体建模及求解挠度 | 第31-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造桥机理论求解挠度 | 第36-48页 |
4.1 造桥机理论求解分析 | 第36-37页 |
4.2 计算原理 | 第37-46页 |
4.3 现场实测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节点板接触分析基础及建模 | 第48-78页 |
5.1 接触分析的相关概念 | 第48-55页 |
5.2 接触算法 | 第55-57页 |
5.3 模型中相关单元介绍 | 第57-61页 |
5.3.1 实体单元 | 第57-58页 |
5.3.2 接触单元 | 第58-59页 |
5.3.3 预紧单元 | 第59-61页 |
5.4 节点板 ANSYS 接触分析步骤 | 第61-73页 |
5.4.1 ANSYS 中的接触方式 | 第61-62页 |
5.4.2 节点板接触分析 | 第62-73页 |
5.5 模型的后处理及分析 | 第73-77页 |
5.5.1 节点板栓孔处位移分析 | 第73-76页 |
5.5.2 栓孔位移修正 | 第76-7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页 |
6.2 建议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