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道路绿化规划论文

上海市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调查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第18-19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22页
        1.4.1 国外研究综述第19-20页
        1.4.2 国内研究综述第20-22页
    1.5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4页
        1.5.1 研究的方法第22-23页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3-24页
    1.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滨水步道空间的调查内容与分析方法第25-42页
    2.1 调查内容与方法第25-26页
        2.1.1 调查内容选取原则第25页
        2.1.2 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第25-26页
    2.2 研究分析方法第26-29页
        2.2.1 层次分析法第26-28页
        2.2.2 多因子综合指数分析法第28-29页
    2.3 滨水步道空间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第29-41页
        2.3.1 评价因子筛选第29-30页
        2.3.2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第30页
        2.3.3 权重值的确立与一致性检验第30-31页
        2.3.4 评价模型的建立第31-32页
        2.3.5 综合评价的依据以及等级划分第32-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上海苏州河滨水步道类型与空间特征分析第42-115页
    3.1 步道类型及特征分析第42-90页
        3.1.1 城市道路型滨水步道现状特征分析第44-63页
        3.1.2 公园型滨水步道现状特征分析第63-76页
        3.1.3 住区型滨水步道现状特征分析第76-86页
        3.1.4 单位型滨水步道现状特征分析第86-90页
    3.2 步道个体特征与连通度分析第90-97页
        3.2.1 步道宽度分类第90-93页
        3.2.2 步道线型分析第93-95页
            3.2.2.1 步道线型分类第93页
            3.2.2.2 步道线型特征第93页
            3.2.2.3 步道线型分布第93-95页
        3.2.3 步道连通度分析第95-97页
    3.3 步道空间内部构成要素分析第97-103页
        3.3.1 铺装第97-100页
        3.3.2 植物第100-101页
        3.3.3 景观小品第101-103页
    3.4 步道空间与界面特征分析第103-114页
        3.4.1 见水型步道模式及特征第104-109页
        3.4.2 不见水型步道模式及特征第109-112页
        3.4.3 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见水度分析第112-114页
    3.5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四章 上海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质量等级第115-155页
    4.1 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质量等级第115-149页
        4.1.1 城市道路型滨水步道空间质量等级第115-129页
            4.1.1.1 城市道路型滨水步道空间单因子质量等级第115-128页
            4.1.1.2 城市道路型滨水步道空间质量等级对比第128-129页
        4.1.2 公园型滨水步道空间质量等级第129-136页
            4.1.2.1 公园型滨水道空间单因子质量等级第129-135页
            4.1.2.2 公园型滨水道空间质量对比第135-136页
        4.1.3 住区型滨水步道空间质量等级第136-145页
            4.1.3.1 住区型滨水步道空间单因子质量等级第136-144页
            4.1.3.2 住区型滨水步道空间质量对比第144-145页
        4.1.4 单位型滨水步道空间质量等级第145-149页
            4.1.4.1 单位型滨水步道空间单因子质量等级第145-148页
            4.1.4.2 单位型步道空间质量对比第148-149页
    4.2 上海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质量对比分析第149-153页
        4.2.1 上海苏州河南北两岸滨水步道空间质量对比分析第149-151页
        4.2.2 上海苏州河各类滨水步道空间质量对比分析第151-152页
        4.2.3 上海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综合质量等级第152-153页
    4.3 本章小结第153-155页
第五章 上海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优化策略第155-176页
    5.1 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的优势与不足第155-158页
        5.1.1 优势与不足的划分标准第155页
        5.1.2 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优势第155-156页
        5.1.3 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存在的不足第156-158页
    5.2 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质量优化策略第158-175页
        5.2.1 美感度的优化第159-165页
            5.2.1.1 更换与整合空间界面要素第159页
            5.2.1.2 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第159-161页
            5.2.1.3 提升铺装的艺术性第161-163页
            5.2.1.4 防护设施的特色化与主题化第163-164页
            5.2.1.5 加强景观小品及设施与场所的契合度第164-165页
        5.2.2 生态性的优化第165-169页
            5.2.2.1 透水性铺装的选用第165页
            5.2.2.2 植物景观生态化第165-167页
            5.2.2.3 水岸景观生态化第167-169页
        5.2.3 游憩度的优化第169-175页
            5.2.3.1 亲水性最大化第169-173页
            5.2.3.2 注重场地舒适性第173-174页
            5.2.3.3 步道无障碍化第174页
            5.2.3.4 空间多样化及设施多元化第174-175页
    5.3 本章小结第175-17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76-178页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76-177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77页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77-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81页
附录一 景观因子重要性比较问卷第181-183页
附录二 上海市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调查研究第183-185页
致谢第185-1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第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导向下周至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下一篇:支持向量机在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