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8-14页 |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9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1. 对欧阳修史学思想的研究 | 第9-11页 |
| 2. 对司马光史学思想的研究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新五代史》与《资治通鉴》的编纂 | 第14-24页 |
| 一、社会学术背景 | 第14-15页 |
| 二、欧阳修与《新五代史》 | 第15-19页 |
| 1. 欧阳修的生平 | 第15页 |
| 2. 《新五代史》的编纂与体例 | 第15-19页 |
| 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第19-24页 |
| 1. 司马光的生平 | 第19-20页 |
| 2. 《资治通鉴》的编纂与史料运用 | 第20-24页 |
| 第二章 《新五代史》与《资治通鉴》五代史部分中的反神学因素和人事观念 | 第24-36页 |
| 一. 对神学因素的抵制 | 第24-32页 |
| 1. 对天命、谶纬、祥瑞等迷信的反对 | 第24-27页 |
| 2. 对佛老的揭露和批判 | 第27-32页 |
| 二、书人不书天与重人轻天 | 第32-36页 |
| 1. 《新五代史》中的“书人不书天”思想 | 第32-34页 |
| 2. 《资治通鉴》五代纪部分中的重人轻天思想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欧阳修和司马光的历史观和民族思想 | 第36-48页 |
| 一、“天地升降而不息”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 第36-38页 |
| 1. 欧阳修“天地升降而不息”思想 | 第36-37页 |
| 2. 司马光之“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 | 第37-38页 |
| 二、正统论史观 | 第38-41页 |
| 1. 欧阳修对正统论的发展 | 第38-40页 |
| 2. 司马光对正统论的突破 | 第40-41页 |
| 三、民族思想 | 第41-48页 |
| 1. 欧阳修的“攘夷”思想 | 第42-44页 |
| 2. 司马光反对民族偏见的思想 | 第44-48页 |
| 第四章 对欧阳修和司马光史学思想概述 | 第48-52页 |
| 一、欧阳修的史学思想 | 第48-49页 |
| 二、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 第49-52页 |
| 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