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第三方支付风险治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目标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页
        1.1.3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6-26页
    2.1 第三方支付简介第16-21页
        2.1.1 第三方支付的定义第16页
        2.1.2 第三方支付产业链第16-17页
        2.1.3 第三方支付产业特点第17-18页
        2.1.4 第三方支付优势总结第18-19页
        2.1.5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第19-21页
    2.2 风险的基本概念第21-24页
        2.2.1 风险的概念第21页
        2.2.2 风险的特征第21-22页
        2.2.3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第22-23页
        2.2.4 风险的分类第23-24页
    2.3 风险治理的定义第24-26页
第三章 第三方支付风险治理现状第26-38页
    3.1 国内风险治理现状第26-29页
        3.1.1 政策和法律保障第26-28页
        3.1.2 治理效果第28-29页
    3.2 风险事件负面信息调研第29-33页
        3.2.1 调研目标第29页
        3.2.2 调研对象第29-30页
        3.2.3 调研数据第30-32页
        3.2.4 调研总结第32-33页
    3.3 风险主体因素问卷调查第33-38页
        3.3.1 调查目标第33页
        3.3.2 调研依据第33-34页
        3.3.3 调研对象第34页
        3.3.4 调研总结第34-38页
第四章 第三方支付风险治理问题及成因第38-49页
    4.1 政策制度风险第38-40页
        4.1.1 机构兼并重组风险第38-39页
        4.1.2 无证经营风险第39-40页
        4.1.3 政策监管漏洞第40页
    4.2 法律风险第40-42页
        4.2.1 法律滞后风险第41页
        4.2.2 法律定位风险第41-42页
        4.2.3 法律关系风险第42页
        4.2.4 法律权责风险第42页
    4.3 社会风险第42-44页
        4.3.1 支付机构风控能力风险第43页
        4.3.2 人口学特征风险第43-44页
    4.4 技术风险第44-45页
        4.4.1 硬件风险第44-45页
        4.4.2 软件风险第45页
        4.4.3 网络风险第45页
    4.5 金融安全风险第45-49页
        4.5.1 资金存放风险第46-47页
        4.5.2 资金流转风险第47-48页
        4.5.3 产品属性风险第48-49页
第五章 第三方支付风险对策研究第49-53页
    5.1 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和公共服务能力第49-50页
        5.1.1 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第49页
        5.1.2 加强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第49-50页
    5.2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第50-52页
        5.2.1 建议加强风险监控加快立法速度并兼顾法律前瞻性第50页
        5.2.2 建议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做出法律正确定位第50-51页
        5.2.3 建议理清法律关系,专门立法确认法律责任第51-52页
    5.3 建立支付机构之间和关联部门优势联防共享激励机制第52页
    5.4 建立指标体系,创新与监管量化管理第52-53页
第六章 总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录1: 风险主体因素问卷调查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研究
下一篇:合肥市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