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庄矿区环境影响评价及采动损害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分析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2 研究区概述 | 第13-20页 |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3-15页 |
| ·位置、交通 | 第13-14页 |
| ·气侯、气象 | 第14页 |
| ·地形地貌 | 第14-15页 |
| ·社会环境概况及周围敏感保护对象 | 第15-16页 |
| ·社会环境概况 | 第15页 |
| ·周围的敏感保护对象 | 第15-16页 |
|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 | 第16-18页 |
| ·地层岩性 | 第16页 |
| ·地质构造和地震 | 第16-17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17-18页 |
| ·工程概况 | 第18-20页 |
| 3 研究区矿山环境问题及其特征分析 | 第20-26页 |
| ·矿区环境特征 | 第20页 |
| ·矿区地质环境问题 | 第20-25页 |
| ·环境污染 | 第20-22页 |
| ·土地占压与破坏 | 第22-23页 |
| ·水资源破坏 | 第23-24页 |
| ·水土流失 | 第24页 |
| ·地质灾害 | 第24-25页 |
| ·采煤引起地表沉陷 | 第25-26页 |
| 4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 第26-41页 |
|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29页 |
| ·评价指标的要求和选取原则 | 第26页 |
| ·评价因子选取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26-27页 |
| ·评价因子取值标准和分级 | 第27-29页 |
| ·评价模型建立 | 第29-38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 | 第30-31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建立 | 第31-32页 |
| ·确定隶属函数 | 第32-33页 |
| ·综合评价指标权值的确定 | 第33-38页 |
| ·建庄矿区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 第38-40页 |
| ·矿区环境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 5 建庄矿区采动损害影响研究 | 第41-54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41-4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1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41-43页 |
| ·开采沉陷及其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 ·开采沉陷 | 第43页 |
| ·开采沉陷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 ·开采沉陷的危害 | 第44-46页 |
| ·诱发地质灾害 | 第44-45页 |
| ·对建筑物的影响 | 第45页 |
| ·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 第45页 |
| ·对水资源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建庄矿区开采沉陷预计 | 第46-48页 |
| ·开采沉陷预测的方法及模式 | 第46-47页 |
| ·参数选取 | 第47页 |
| ·预测结果 | 第47-48页 |
| ·建庄矿区开采沉陷影响分析与评价 | 第48-54页 |
| ·地质采矿条件对比 | 第49页 |
| ·实测结果对比 | 第49-53页 |
| ·建庄矿区规律预测 | 第53页 |
| ·建庄矿区开采沉陷影响评价 | 第53-54页 |
| 6 结论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建议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