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9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二 概念界定 | 第8-11页 |
| 三 研究史回顾 | 第11-18页 |
| 四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敦煌本《金刚经》灵验记概述 | 第19-29页 |
| 第一节 敦煌本《金刚经》灵验记写卷概况 | 第19-24页 |
| 一 写卷及真伪 | 第19-20页 |
| 二 写卷情况概览 | 第20-24页 |
| 第二节 敦煌本《金刚经》灵验记内容概述 | 第24-29页 |
| 第二章 敦煌本《金刚经》灵验记的产生和流传 | 第29-47页 |
| 第一节 佛经灵验记的产生与汇集 | 第29-34页 |
| 一 佛教灵验记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 第29-31页 |
| 二 佛教灵验记的产生是佛教传播的现实需求 | 第31-33页 |
| 三 佛经灵验记的汇集是佛教发展和佛典广泛传播的体现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敦煌本《金刚经》灵验记的由来 | 第34-40页 |
| 一 唐代《金刚经》灵验记的产生、发展和传布 | 第34-37页 |
| 二 敦煌本《金刚经》灵验记的来源 | 第37-40页 |
| 第三节 敦煌本《金刚经》灵验记的传抄 | 第40-47页 |
| 一 抄传佛教灵验记是获得福德的方式 | 第40-41页 |
| 二 敦煌本《金刚经》灵验记抄写情况和原因 | 第41-43页 |
| 三 羽184写卷故事分类思想蠡测 | 第43-47页 |
| 第三章 敦煌本《金刚经》灵验记所涉佛教信仰问题 | 第47-62页 |
| 第一节 敦煌本灵验记所反映的《金刚经》信仰阶层分析 | 第47-52页 |
| 一 信众身份阶层统计 | 第47-49页 |
| 二 中下层官员与《金刚经》的奉持 | 第49-50页 |
| 三 唐代军士《金刚经》信仰 | 第50-52页 |
| 第二节 敦煌本《金刚经》灵验记反映的佛教宣教倾向 | 第52-55页 |
| 第三节 从敦煌本《金刚经》灵验记看佛教信仰的功利化 | 第55-62页 |
| 一 灵验记功能的转变:“以悦同好”到“劝人奉佛” | 第55-57页 |
| 二 佛教信仰的“功利化” | 第57-62页 |
| 结语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