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传统夯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0-1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3.1 研究目的第11页
        1.3.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页
        1.4.2 研究框架第12-15页
2 夯土建造技术历史沿革第15-23页
    2.1 原始社会第15-16页
    2.2 夏商第16-17页
    2.3 春秋战国时代第17页
    2.4 秦汉第17-18页
    2.5 隋唐第18-19页
    2.6 五代到北宋第19页
    2.7 明清第19-20页
    2.8 本章小结第20-23页
3 传统夯土建造技术应用分布及形成基本条件第23-35页
    3.1 传统夯土民居现状分布研究第23-28页
    3.2 夯土建造技术形成的条件第28-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5页
4 传统夯土建筑建造技术基本构成第35-47页
    4.1 土料第35-36页
    4.2 工具第36-41页
        4.2.1 版筑法模具第36-40页
        4.2.2 椽筑法模具第40-41页
    4.3 夯筑流程第41-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5 传统夯土建造技术各地区应用特点第47-97页
    5.1 黄土高原地区第47-55页
        5.1.1 夯土墙与抬梁或屋架形式的结合第49-51页
        5.1.2 夯土墙与密肋屋顶的结合第51-54页
        5.1.3 夯土堡寨民居第54-55页
    5.2 西南地区第55-66页
        5.2.1 夯土墙与坡屋顶形式的结合第57-62页
        5.2.3 夯土墙与密肋屋顶的结合第62-66页
    5.3 华南地区第66-83页
        5.3.1 土墙木框架混合承重第72-74页
        5.3.2 土墙木框架混合承重(土堡)第74-77页
        5.3.3 土墙木框架混合承重(土楼)第77-81页
        5.3.4 多层土墙承重(五凤楼)第81-83页
    5.4 青藏高原地区地区第83-95页
        5.4.1 夯土墙与坡屋顶结合第86-91页
        5.4.2 夯土碉楼第91-93页
        5.4.3 夯土庄廓第93-95页
    5.5 本章小结第95-97页
6 传统夯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第97-107页
    6.1 传统夯土建筑所面临的现实和挑战第97-98页
    6.2 传统生土民居建造技术的改良和现代化应用第98-104页
        6.2.1 技术改良的科学机理第98-99页
        6.2.2 国内外案例第99-104页
    6.3 本章小结第104-107页
7 思考与展望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3页
图录第113-117页
表录第117-11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9-120页
    发表学术论文第119页
    参与科研项目第119页
    获得专业奖项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综合评价及应用前景研究
下一篇:现代夯土建造工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