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3.1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 | 第13-14页 |
1.3.2 环境标识系统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15-21页 |
1.4.1 国外关于标识系统的研究 | 第16-20页 |
1.4.2 国内关于标识系统的研究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 第21-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3 论文框架 | 第22-24页 |
2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综述 | 第24-56页 |
2.1 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演变 | 第24-41页 |
2.1.1 古代城市的商业空间 | 第24-30页 |
2.1.2 近现代欧美城市的商业空间及步行商业街区 | 第30-37页 |
2.1.3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的商业空间及步行商业街区 | 第37-41页 |
2.2 环境标识的演变 | 第41-50页 |
2.2.1 广义标识及其初始形式 | 第41-43页 |
2.2.2 近现代城市发展与环境标识的演进 | 第43-45页 |
2.2.3 环境标识的系统化发展趋势 | 第45-50页 |
2.3 当代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的产生背景 | 第50-52页 |
2.3.1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空间的发展 | 第50页 |
2.3.2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的“品牌化”发展趋势 | 第50-52页 |
2.4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的功能与价值 | 第52-55页 |
2.4.1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的功能 | 第52-53页 |
2.4.2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的价值 | 第53-55页 |
2.5 小结 | 第55-56页 |
3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案例研究 | 第56-100页 |
3.1 案例选取依据 | 第56页 |
3.2 标识分类方式 | 第56-57页 |
3.3 案例分析 | 第57-99页 |
3.3.1 北京大栅栏商业街区 | 第57-62页 |
3.3.2 北京南锣鼓巷步行商业街区 | 第62-67页 |
3.3.3 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区 | 第67-72页 |
3.3.4 南京老门东—箍桶巷步行街 | 第72-76页 |
3.3.5 上海豫园-城隍庙商业街区 | 第76-79页 |
3.3.6 上海新天地 | 第79-83页 |
3.3.7 上海田子坊 | 第83-86页 |
3.3.8 杭州南宋御街(中山中路南段) | 第86-91页 |
3.3.9 成都宽窄巷子文化商业街区 | 第91-95页 |
3.3.10 西安大唐西市(九宫格板块) | 第95-99页 |
3.4 问题总结 | 第99-100页 |
4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的系统分析 | 第100-116页 |
4.1 标识环境 | 第100-107页 |
4.1.1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的属性 | 第100-103页 |
4.1.2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的空间特征 | 第103-107页 |
4.2 标识使用者 | 第107-111页 |
4.2.1 标识使用者的感知途径及特征 | 第107-109页 |
4.2.2 标识使用者的环境认知过程 | 第109-111页 |
4.3 标识实体 | 第111-114页 |
4.3.1 标识的内容 | 第112-113页 |
4.3.2 标识的形式 | 第113-114页 |
4.3.3 标识的载体 | 第114页 |
4.4 小结 | 第114-116页 |
5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的规划布局 | 第116-130页 |
5.1 环境标识系统规划布局的总体目标与原则 | 第116-117页 |
5.1.1 总体目标 | 第116-117页 |
5.1.2 总体原则 | 第117页 |
5.2 环境标识系统的信息规划 | 第117-121页 |
5.2.1 人在商业街区中的信息需求 | 第118页 |
5.2.2 标识信息的类型 | 第118-119页 |
5.2.3 标识信息的层级 | 第119-121页 |
5.3 环境标识系统的点位规划 | 第121-128页 |
5.3.1 标识的平面布点 | 第121-124页 |
5.3.2 标识的空间定位 | 第124-128页 |
5.4 小结 | 第128-130页 |
6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的视觉传达设计 | 第130-148页 |
6.1 环境标识系统视觉传达的主体、客体与内容 | 第130-137页 |
6.1.1 作为视觉传达主体的环境标识系统的功能 | 第131页 |
6.1.2 作为视觉传达客体的人的视觉特征 | 第131-135页 |
6.1.3 环境标识系统视觉传达的内容 | 第135-137页 |
6.2 环境标识系统视觉传达的基本原则 | 第137-139页 |
6.2.1 有效性原则 | 第137-138页 |
6.2.2 系统性原则 | 第138-139页 |
6.2.3 整体性原则 | 第139页 |
6.3 环境标识系统视觉传达的要素 | 第139-147页 |
6.3.1 形态 | 第140-141页 |
6.3.2 材质 | 第141-143页 |
6.3.3 色彩 | 第143-144页 |
6.3.4 图形/符号 | 第144-146页 |
6.3.5 文字 | 第146-147页 |
6.4 小结 | 第147-148页 |
7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的构建流程 | 第148-154页 |
7.1 前期调研 | 第148-149页 |
7.2 总体规划 | 第149页 |
7.3 单体设计 | 第149-152页 |
7.4 生产和安装 | 第152页 |
7.5 评估和调整 | 第152页 |
7.6 维护和管理 | 第152-154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54-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2页 |
图目录 | 第162-167页 |
表目录 | 第167-168页 |
致谢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