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方法第13-16页
        1.2.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2.3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第16-25页
    2.1 理论基础第16-19页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17页
        2.1.2 人地系统理论第17页
        2.1.3 系统协调发展的“新三论”第17-19页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9-25页
        2.2.1 理论研究第19-21页
        2.2.2 实证研究第21-23页
        2.2.3 小结第23-25页
3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第25-36页
    3.1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发展现状第25-28页
        3.1.1 区位条件第25页
        3.1.2 自然资源条件第25-27页
        3.1.3 社会经济条件第27-28页
        3.1.4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发展与定位第28页
    3.2 存在的主要生态经济问题第28-36页
        3.2.1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性越来越强第28-30页
        3.2.2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第30-34页
        3.2.3 区域社会发展问题显著第34-36页
4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区域竞争力第36-46页
    4.1 生态位理论第36-37页
        4.1.1 概念及内涵第36页
        4.1.2 竞争生态位的多维性第36-37页
    4.2 城镇竞争力第37-41页
        4.2.1 研究方法第37-38页
        4.2.2 城镇生态位评价及区际比较第38-41页
    4.3 城市竞争力第41-46页
        4.3.1 研究方法第41-43页
        4.3.2 城市生态位评价及区际比较第43-46页
5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城市生态经济联系第46-51页
    5.1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第46-47页
    5.2 区域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第47-48页
    5.3 城市生态经济联系强度现状评价第48-51页
6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第51-56页
    6.1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51-53页
    6.2 研究方法第53-55页
        6.2.1 数据来源第53页
        6.2.2 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第53-55页
    6.3 城市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现状评价第55-56页
7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第56-60页
    7.1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第56-57页
    7.2 发展循环经济第57-58页
    7.3 建立生态环境支持系统第58-59页
    7.4 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经济结构体系第59页
    7.5 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体系第59-60页
8 结论与展望第60-63页
    8.1 主要结论第60-61页
    8.2 创新点第61-62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基于历史经验视角
下一篇: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