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及救助测评体系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地质灾害风险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地质灾害风险研究 | 第13-15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6页 |
2.1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 第17-20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7-18页 |
2.1.3 气象水文 | 第18-20页 |
2.1.4 土壤植被 | 第20页 |
2.2 地质背景条件 | 第20-26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2.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22-24页 |
2.2.4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4-25页 |
2.2.5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页 |
2.2.6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 第25-26页 |
第3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 第26-41页 |
3.1 泥石流 | 第26-31页 |
3.1.1 泥石流分布规律 | 第26-29页 |
3.1.2 泥石流形成条件 | 第29-31页 |
3.1.3 泥石流灾情 | 第31页 |
3.2 采空塌陷 | 第31-39页 |
3.2.1 采空塌陷分布规律 | 第32-34页 |
3.2.2 采空塌陷形成条件 | 第34-38页 |
3.2.3 采空塌陷灾情 | 第38-39页 |
3.3 崩塌滑坡 | 第39-41页 |
3.3.1 崩(滑)塌 | 第39-40页 |
3.3.2 滑坡 | 第40-41页 |
第4章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 第41-74页 |
4.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 | 第41-42页 |
4.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第42-54页 |
4.2.1 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48页 |
4.2.2 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48-50页 |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0-54页 |
4.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及模型 | 第54-61页 |
4.3.1 危险性评价模型 | 第54-56页 |
4.3.2 易损性评价模型 | 第56-57页 |
4.3.3 风险评估方法 | 第57-61页 |
4.4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区划 | 第61-74页 |
4.4.1 危险性评价区划 | 第61-69页 |
4.4.2 易损性评价区划 | 第69-72页 |
4.4.3 综合风险区划 | 第72-74页 |
第5章 灾害救助测评体系 | 第74-81页 |
5.1 救助体系 | 第74-77页 |
5.2 测评体系 | 第77-81页 |
5.2.1 测评系统构建 | 第77-79页 |
5.2.2 测评方法及结果 | 第79-80页 |
5.2.3 测评程序 | 第80-8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