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3 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0-12页 |
1.4 研究内容及其贡献 | 第12-18页 |
1.5 论文的结构与安排 | 第18-19页 |
2 会话初始协议SIP | 第19-29页 |
2.1 SIP 协议概述 | 第19-26页 |
2.1.1 SIP 系统的组成 | 第20-21页 |
2.1.2 SIP 消息描述 | 第21-24页 |
2.1.3 SDP 会话描述协议 | 第24-26页 |
2.2 SIP 的呼叫模式及工作流程 | 第26-28页 |
2.2.1 SIP 的呼叫模式 | 第26页 |
2.2.2 SIP 工作流程 | 第26-28页 |
2.3 小结 | 第28-29页 |
3 IPsec 协议 | 第29-38页 |
3.1 IPsec 协议 | 第29-35页 |
3.1.1 IPsec 的架构 | 第29-30页 |
3.1.2 IPsec 的工作模式 | 第30-31页 |
3.1.3 IPsec 的主要组成 | 第31-35页 |
3.2 IPsec 数据流处理 | 第35-36页 |
3.2.1 流出处理 | 第35-36页 |
3.2.2 流入处理 | 第36页 |
3.3 IPsec 目前在应用上的不足 | 第36-37页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4 基于SIP 协议的安全数据通信体系 | 第38-48页 |
4.1 目前家庭VPN 网络应用概述 | 第38-39页 |
4.2 基于SIP 的安全数据通信通用体系 | 第39-47页 |
4.2.1 通用体系概述 | 第39-40页 |
4.2.2 TCP 和UDP 应用框架 | 第40-43页 |
4.2.3 基于SIP 的安全数据通信体系用户端结构和实现 | 第43-47页 |
4.3 小结 | 第47-48页 |
5 基于SIP 协议的安全数据通信体系的实现 | 第48-70页 |
5.1 SIP 安全框架分析 | 第48-55页 |
5.1.1 SIP 安全威胁 | 第48-52页 |
5.1.2 SIP 安全框架 | 第52-53页 |
5.1.3 SIP 安全机制 | 第53-55页 |
5.2 SIP 身份认证的实现 | 第55-59页 |
5.3 从SIP 消息中提取IP 地址信息 | 第59-62页 |
5.4 使用SIP 协议和UDP 协议实现IPsec 穿越NAT | 第62-69页 |
5.4.1 IPsec 和NAT 的兼容性问题分析 | 第62-65页 |
5.4.2 使用SIP 消息解决NAT 对IKE 的影响 | 第65-66页 |
5.4.3 用UDP 封装来解决NAT 对ESP 的影响 | 第66-68页 |
5.4.4 性能分析 | 第68-69页 |
5.5 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70-7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6.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