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罂粟不同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第一节 野罂粟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1-13页 |
第二节 野罂粟药理作用的研究 | 第13-20页 |
一、止咳作用 | 第14页 |
二、平喘作用 | 第14-15页 |
三、止泻作用 | 第15页 |
四、镇痛作用 | 第15-16页 |
五、毒理作用 | 第16-17页 |
六、对心血管的作用 | 第17-18页 |
七、对平滑肌的作用 | 第18-19页 |
八、躯体依赖性 | 第19页 |
九、急性毒性 | 第19页 |
十、其它作用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相关镇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一、中枢镇痛作用机制 | 第20-21页 |
(一) 提高阿片肽的水平 | 第20页 |
(二) 提高脑组织中NO的含量 | 第20页 |
(三) 阻断中枢性钙通道 | 第20页 |
(四) 提高中枢5-羟色胺(5-HT)的含量 | 第20页 |
(五) 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 | 第20-21页 |
(六) 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及与其受体的结合 | 第21页 |
(七) 调节c-fos基因的表达 | 第21页 |
二、外周镇痛作用机制 | 第21页 |
(一) 提高阿片肽的水平 | 第21页 |
(二) 抑制c-fos基因的表达 | 第21页 |
(三) 减少致痛物质分泌 | 第21页 |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的制备 | 第23-27页 |
第一节 总生物碱的制备 | 第23-25页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1. 药材 | 第23页 |
2. 仪器 | 第23页 |
3. 试剂 | 第23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的制备 | 第25-27页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1. 药材 | 第25页 |
2. 仪器 | 第25页 |
3. 试剂 | 第25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镇痛作用研究 | 第27-53页 |
第一节 热板法 | 第27-35页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1. 药材 | 第27页 |
2. 仪器 | 第27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1.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镇痛活性 | 第27-28页 |
2.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镇痛时效 | 第28页 |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一)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对热板致痛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二)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对热板致痛的镇痛时效 | 第29-31页 |
(三) 讨论 | 第31-35页 |
第二节 扭体法 | 第35-42页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1. 药材 | 第35页 |
2. 试剂 | 第35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1.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镇痛活性 | 第35页 |
2.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镇痛时效 | 第35页 |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2页 |
(一)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对醋酸致痛的影响 | 第35-36页 |
(二)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对醋酸致痛的镇痛时效 | 第36-39页 |
(三) 讨论 | 第39-42页 |
第三节 温浴法 | 第42-49页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1. 药材 | 第42页 |
2. 仪器 | 第42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1.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镇痛活性 | 第42-43页 |
2.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镇痛时效 | 第43页 |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一)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对温浴致痛的影响 | 第43页 |
(二)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对温浴致痛的镇痛时效 | 第43-46页 |
(三) 讨论 | 第46-49页 |
第四节 福尔马林致痛法 | 第49-53页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1. 药材 | 第49-50页 |
2. 试剂 | 第50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一)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对福尔马林致痛的影响 | 第50-51页 |
(二) 讨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野罂粟不同提取物急性毒性研究 | 第53-59页 |
第一节 预实验 | 第53-54页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急性毒性实验 | 第54-59页 |
一、LD_(50)测定 | 第54-55页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二)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页 |
二、最大给药量测定 | 第55-59页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二)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