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乡镇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YZ区CH镇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论第8-16页
    1.1 确定本论文选题的思考第8-10页
        1.1.1 选题的基本背景第8-9页
        1.1.2 选题的研究价值第9-10页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0-12页
        1.2.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0-11页
        1.2.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6页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16页
第2章 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第16-23页
    2.1 几个主要概念的厘定第16-17页
        2.1.1 政府第16页
        2.1.2 政府人力资源第16-17页
        2.1.3 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第17页
    2.2 西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演化第17-19页
        2.2.1 古典主义时期的政府人事管理第17-18页
        2.2.2 行为科学时期的政府人事管理第18-19页
        2.2.3 现代管理时期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第19页
    2.3 当前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第19-23页
        2.3.1 我国乡镇政府基本结构第19-20页
        2.3.2 当前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变迁第20-21页
        2.3.3 当前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所取得的成就第21-22页
        2.3.4 当前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第22-23页
第3章 YZ区CH镇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剖析第23-30页
    3.1 YZ区CH镇基本情况和人力资源的结构第23-25页
        3.1.1 YZ区CH镇基本情况第23-24页
        3.1.2 YZ区CH镇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的结构状况第24-25页
    3.2 当前YZ区CH镇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第25-30页
        3.2.1 招募与甄选第25-26页
        3.2.2 培训与开发第26-27页
        3.2.3 工资与福利第27页
        3.2.4 考核与激励第27-28页
        3.2.5 监督与控制第28-30页
第4章 YZ区CH镇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0-37页
    4.1 YZ区CH镇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4.1.1 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根深蒂固第30-31页
        4.1.2 政府机构与岗位职权设置的非科学化第31-32页
        4.1.3 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不高、配置不当第32页
        4.1.4 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第32-33页
        4.1.5 监督机制不完善第33页
    4.2 YZ区CH镇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7页
        4.2.1 传统文化的惰性与经济挂帅的结合第33-34页
        4.2.2 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不佳第34页
        4.2.3 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不明确第34-35页
        4.2.4 公务员自身原因第35-37页
第5章 完善YZ区CH镇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第37-48页
    5.1 观念再造:从传统人事行政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第37-39页
        5.1.1 摒弃人事行政思想,树立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第37-38页
        5.1.2 摒弃“见物不见人”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第38页
        5.1.3 摒弃两种传统观念,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第38-39页
    5.2 结构优化:从静态利用到动态管理第39-41页
        5.2.1 严把乡镇政府机关人力资源入口管理第39-40页
        5.2.2 优化乡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年龄、知识和性别结构第40页
        5.2.3 优化组织内外职权结构第40-41页
    5.3 价值重建:从传统考核到现代考核第41-43页
        5.3.1 指导思想转变:从“任务”到“民生”第41-42页
        5.3.2 指标体系重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第42页
        5.3.3 考核方法的选择:从传统到现代第42页
        5.3.4 考核过程的监控:从“软约束”到“硬约束”第42-43页
    5.4 动力培育:激励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第43-45页
        5.4.1 采用多元化激励措施第43页
        5.4.2 立足需求选择激励类型第43-44页
        5.4.3 合理运用负激励第44页
        5.4.4 逐步采用参与激励第44-45页
        5.4.5 高度重视愿景激励第45页
    5.5 能力开发: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第45-48页
        5.5.1 构建终身学习的培训系统第45页
        5.5.2 立足需要的培训目标制定第45-46页
        5.5.3 立足效果的培训方式创新第46页
        5.5.4 立足需求的培训内容调整第46页
        5.5.5 立足效果的培训反馈机制第46-4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M的WiFi通用智能控制终端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探究--以南昌市某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