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1-12页 |
一、CysC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 第12-17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2-13页 |
1.1.1 病例的收集 | 第12-13页 |
1.1.2 标本收集方法 | 第13页 |
1.1.3 病例资料 | 第13页 |
1.1.4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3页 |
1.1.5 检测方法 | 第13页 |
1.1.6 计算和统计学方法 | 第13页 |
1.2 结果 | 第13-15页 |
1.2.1 脓毒症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CysC的比较 | 第13-14页 |
1.2.2 脓毒症患者血清CysC正常组与升高组病死率的比较 | 第14-15页 |
1.3 讨论 | 第15-16页 |
1.4 小结 | 第16-17页 |
二、IRAKM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 第17-28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17-22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2.1.4 全血DNA的提取 | 第18-19页 |
2.1.5 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19-20页 |
2.1.6 基因多态性多态性分析 | 第20页 |
2.1.7 血浆中炎症介质TNF-a的检测 | 第20-21页 |
2.1.8 血浆中炎症介质IL-6的检测 | 第21页 |
2.1.9 计算和统计学方法 | 第21-22页 |
2.2 结果 | 第22-24页 |
2.2.1 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 第22-23页 |
2.2.2 脓毒症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 第23-24页 |
2.2.3 脓毒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比较 | 第24页 |
2.2.4 脓毒症患者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的比较 | 第24页 |
2.3 讨论 | 第24-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34-35页 |
附录 | 第35-39页 |
综述 | 第39-5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