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 ·本课题的来源 | 第14页 |
|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页 |
| ·归经理论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归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4-15页 |
| ·归经理论实验研究概况 | 第15页 |
|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20页 |
| ·基因芯片的概念及分类 | 第15页 |
| ·基因芯片技术原理 | 第15-16页 |
| ·基因芯片的制备过程 | 第16页 |
| ·表达谱芯片的应用 | 第16-17页 |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7-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可行性分析 | 第20-28页 |
| ·处方选择 | 第20-24页 |
| ·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 第2章 生物样品采集 | 第28-36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28-29页 |
| ·大型仪器 | 第28页 |
| ·小型仪器及耗材 | 第28页 |
| ·试剂 | 第28-29页 |
| ·实验用动物 | 第29页 |
| ·RNA专用试剂和仪器、耗材的处理 | 第29-30页 |
| ·生物样本采集及保存条件筛选 | 第30-35页 |
| ·新鲜样本的采集方法比较 | 第30-33页 |
| ·样品的保存条件考察 | 第33-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第3章 实验方案 | 第36-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 ·药材 | 第36页 |
| ·药物样品制备 | 第36页 |
| ·实验分组 | 第36-37页 |
| ·生物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 第37页 |
| ·病理标本的制作及病理学观察 | 第37-41页 |
| ·材料 | 第37-38页 |
| ·操作步骤 | 第38-39页 |
| ·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 | 第39-41页 |
| ·讨论 | 第41-42页 |
| 第4章 基因芯片实验 | 第42-50页 |
| ·仪器 | 第42页 |
| ·试验方法 | 第42-50页 |
| ·样品RNA抽提 | 第42页 |
| ·RNA的纯化 | 第42-43页 |
| ·RNA质量检测 | 第43-44页 |
| ·cRNA的合成和标记 | 第44-46页 |
| ·cRNA的纯化 | 第46页 |
| ·Cy3-CTP标记效率的测定和计算 | 第46-47页 |
| ·芯片杂交 | 第47-48页 |
| ·洗片 | 第48-50页 |
| 第5章 数据分析 | 第50-72页 |
| ·建立"疾病—给药"动物基因表达差异谱 | 第50-63页 |
| ·数据提取 | 第50-51页 |
| ·差异表达基因的过滤(filter) | 第51-52页 |
| ·建立基因表达差异谱及目标基因(target gene)筛选 | 第52-53页 |
| ·基因GO分类注释 | 第53-60页 |
| ·药对配伍对基因表达趋势的影响 | 第60-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聚类分析(CLUSTER) | 第63-65页 |
| ·分析方法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页 |
| ·讨论 | 第64-65页 |
| ·GO分析 | 第65-68页 |
| ·分析方法 | 第65-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PATHWAY分析 | 第68页 |
| ·分析方法 | 第68页 |
| ·小结 | 第68页 |
| ·结论 | 第68-72页 |
| 第6章 基因分类研究 | 第72-90页 |
| ·血脂代谢 | 第72-74页 |
| ·肝阳上亢症血脂代谢异常 | 第72页 |
|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 | 第72-74页 |
| ·天麻调控血脂代谢的相关基因 | 第74页 |
| ·配伍对相关基因表达趋势的影响 | 第74页 |
| ·炎症反应 | 第74-76页 |
| ·炎症因子 | 第74-75页 |
| ·天麻抑制炎症反应的相关基因 | 第75-76页 |
| ·配伍对相关基因表达趋势的影响 | 第76页 |
| ·氨基酸代谢 | 第76-78页 |
| ·氨基酸水平和高血压的关系 | 第76-77页 |
| ·氨基酸与肝脏保护 | 第77页 |
| ·天麻影响氨基酸代谢及合成的相关基因 | 第77-78页 |
| ·配伍对相关基因表达趋势的影响 | 第78页 |
|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 第78-81页 |
| ·G-蛋白与高血压 | 第78-79页 |
| ·天麻调节G-偶联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 | 第79页 |
| ·配伍对相关基因表达趋势的影响 | 第79-81页 |
| ·体液平衡 | 第81-84页 |
| ·肝阳上亢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 | 第81页 |
| ·血浆儿茶酚胺(CA) | 第81-82页 |
| ·胰岛素抵抗 | 第82-84页 |
|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肝阳上亢 | 第84页 |
| ·胆汁酸代谢异常 | 第84-86页 |
| ·血清总胆汁酸与高血压 | 第84-85页 |
| ·天麻降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相关基因 | 第85页 |
| ·配伍对血清总胆汁水平调节相关基因表达趋势的影响 | 第85-86页 |
| ·溶质运载蛋白 | 第86-88页 |
| ·小结 | 第88-90页 |
| 结论 | 第90-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 附录 | 第100-11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