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5页 |
1.1 淡水蚌类生活史特点 | 第9-10页 |
1.2 淡水蚌类在河流生态系统功能 | 第10-13页 |
1.2.1 河流生态系统特征 | 第10-12页 |
1.2.2 淡水蚌类生态功能 | 第12-13页 |
1.3 影响淡水蚌类分布的因素 | 第13-17页 |
1.3.1 栖息地 | 第13-14页 |
1.3.2 天敌 | 第14-15页 |
1.3.3 扩散 | 第15-16页 |
1.3.4 食物 | 第16-17页 |
1.4 淡水蚌类的分布及濒危状况 | 第17-21页 |
1.4.1 世界淡水蚌类的物种及分布 | 第17-18页 |
1.4.2 中国淡水蚌类的物种及分布 | 第18-21页 |
1.5 水文特征对淡水蚌类的影响 | 第21-23页 |
1.5.1 影响湖泊及河流水文过程的因素 | 第21-22页 |
1.5.2 淡水蚌类对水文特征的适应 | 第22-23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1.7 研究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第25-33页 |
2.1 研究区域 | 第25-2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2.2.1 采样点设置 | 第26页 |
2.2.2 野外采集 | 第26页 |
2.3 标本处理 | 第26-28页 |
2.3.1 标本鉴定 | 第26-27页 |
2.3.2 形态参数测定 | 第27-28页 |
2.4 多样性测定 | 第28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8-33页 |
第3章 赣江下游南昌段淡水蚌类分布格局 | 第33-49页 |
3.1. 种类组成与分布 | 第33-36页 |
3.2. 生物量和密度 | 第36-42页 |
3.3. 种群大小的估算 | 第42页 |
3.4. 相对丰度及优势种 | 第42-45页 |
3.5. 淡水蚌类多样性指数及相似性分析 | 第45-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赣江中下游淡水蚌类种群结构分析 | 第49-58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采样方法 | 第49-50页 |
4.3 种群结构 | 第50-57页 |
4.3.1 赣江中下游淡水蚌类种群结构 | 第50-54页 |
4.3.2 赣江下游南昌段淡水蚌类种群结构 | 第54-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赣江下游南昌段淡水蚌类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应 | 第58-72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5.2.1 环境因子的分类方法 | 第58页 |
5.2.2 环境因子的测定 | 第58-59页 |
5.3 不同环境因子对蚌类分布和丰度的影响 | 第59-70页 |
5.3.1 不同水深对蚌类现存量及物种数的关系 | 第59-61页 |
5.3.2 不同流速对蚌类现存量及物种数的关系 | 第61-62页 |
5.3.3 不同透明度对蚌类现存量及物种数的关系 | 第62-64页 |
5.3.4 不同底质对蚌类现存量及物种数的关系 | 第64-66页 |
5.3.5 不同水深对蚌类各属现存量的关系 | 第66-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6章 讨论 | 第72-74页 |
6.1 蚌类组成与分布 | 第72页 |
6.2 水文特征对蚌类的影响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