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无功功率及不对称运行的危害 | 第14-15页 |
1.2.1 无功功率产生及危害 | 第14-15页 |
1.2.2 不对称运行的危害 | 第15页 |
1.3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3.1 传统无功补偿装置及 SVC 的缺陷 | 第16-17页 |
1.3.2 STATCOM 的优越性 | 第17页 |
1.4 STATCOM 的结构原理及控制方法 | 第17-24页 |
1.4.1 STATCOM 结构原理 | 第17-20页 |
1.4.2 三相四线制 STATCOM | 第20-22页 |
1.4.3 STATCOM 的控制方法 | 第22-24页 |
1.5 当前研究存在问题 | 第24-25页 |
1.5.1 电容分裂式 DSTATCOM 控制方法 | 第24-25页 |
1.5.2 DSTATCOM 并网电流优化方法 | 第25页 |
1.6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第2章 基于双环控制器的 DSTATCOM 控制方法 | 第27-43页 |
2.1 三相四线制 STATCOM 模型 | 第27-29页 |
2.2 基于双环控制器的 DSTATCOM 控制方法 | 第29-33页 |
2.2.1 不对称系统指令电流检测方法与均压控制 | 第29-30页 |
2.2.2 传统 PI 控制方法 | 第30-31页 |
2.2.3 双环控制方法 | 第31-33页 |
2.3 基于 Matlab/Simulink 的时域仿真 | 第33-42页 |
2.3.1 对称系统下两种方法的补偿效果 | 第35-38页 |
2.3.2 不对称系统下两种方法的补偿效果 | 第38-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基于全谐波消除的 DSTATCOM 电流优化方法 | 第43-60页 |
3.1 基于全谐波反向消除的电流优化方法 | 第43-46页 |
3.1.1 影响并网电流的因素 | 第43-44页 |
3.1.2 电流优化方法 | 第44-46页 |
3.2 滑窗迭代 DFT 单相谐波检测方法 | 第46-49页 |
3.2.1 滑窗迭代 DFT 变换原理 | 第46-48页 |
3.2.2 滑窗迭代 DFT 谐波检测算法的实现 | 第48-49页 |
3.3 基于滑窗迭代 DFT 的全谐波消除电流优化方法 | 第49页 |
3.4 Matlab/Simulink 仿真实验 | 第49-59页 |
3.4.1 滑窗迭代 DFT 谐波检测算法 | 第50-51页 |
3.4.2 全谐波消除电流优化方法 | 第51-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DSTATCOM 的实验和应用研究 | 第60-83页 |
4.1 DSTATCOM 硬件实验平台 | 第60-67页 |
4.1.1 DSTATCOM 一次侧主电路 | 第61-64页 |
4.1.2 DSTATCOM 二次侧主控系统 | 第64-67页 |
4.2 基于 DSP 的软件系统设计 | 第67-72页 |
4.2.1 主程序设计 | 第67-69页 |
4.2.2 电压、电流保护程序 | 第69-71页 |
4.2.3 基于 DFT 谐波检测的全谐波电流优化算法 | 第71-72页 |
4.3 无功补偿实验研究 | 第72-81页 |
4.3.1 三相对称指令电流模式 | 第73-75页 |
4.3.2 三相不对称指令电流模式 | 第75-78页 |
4.3.3 基于全谐波反向注入消除的电流优化方法 | 第78-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3-84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录用或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