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认证协议的安全与隐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9-10页 |
第二章 RFID 系统相关概念 | 第10-16页 |
2.1 RFID 系统组成 | 第10-12页 |
2.2 RFID 系统的安全威胁 | 第12-13页 |
2.3 RFID 安全保护 | 第13-16页 |
2.3.1 安全隐私需求 | 第13-14页 |
2.3.2 安全机制 | 第14-16页 |
第三章 认证协议与攻击 | 第16-27页 |
3.1 攻击类型 | 第16-18页 |
3.2 轻量级认证协议 | 第18-23页 |
3.2.1 HB+协议 | 第18-19页 |
3.2.2 RAPP 协议 | 第19-23页 |
3.3 中量级认证协议 | 第23-25页 |
3.3.1 hash-lock 协议 | 第23-24页 |
3.3.2 随机 hash-lock 协议 | 第24页 |
3.3.3 hash 链协议 | 第24-25页 |
3.4 重量级认证协议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安全隐私模型 | 第27-39页 |
4.1 可证明安全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4.2 安全隐私模型 | 第28-31页 |
4.2.1 标签不可分辨 | 第29-30页 |
4.2.2 消息不可预测 | 第30-31页 |
4.3 V 模型 | 第31-38页 |
4.3.1 模型介绍 | 第31-33页 |
4.3.2 模型分析与改进 | 第33-36页 |
4.3.3 模型约减 | 第36-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轻量级认证协议设计 | 第39-46页 |
5.1 改进 HB+协议 | 第39-43页 |
5.1.1 HB+ 协议 | 第39-41页 |
5.1.2 HB+ 协议分析 | 第41-43页 |
5.2 设计的新轻量级协议 | 第43-45页 |
5.2.1 新协议过程 | 第43-44页 |
5.2.2 新协议分析 | 第44-4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6.1 总结 | 第46页 |
6.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