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3.1 有关阵地进攻的理论研究 | 第13-16页 |
1.3.2 有关阵地进攻中进攻基础配合运用的研究 | 第16-19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1.4.1 阵地进攻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1.4.2 进攻基础配合概念的界定 | 第20页 |
1.4.3 配合组合概念 | 第20-22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2-2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2.2.2 专家访谈法 | 第22-24页 |
2.2.3 录像观察法 | 第24-25页 |
2.2.4 数据统计法 | 第25-26页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26-64页 |
3.1 阵地进攻中进攻基础配合的指标说明 | 第26-29页 |
3.1.1 阵地进攻的结构组成 | 第26-27页 |
3.1.2 进攻基础配合的主要形式 | 第27-28页 |
3.1.3 进攻基础配合的区域划分 | 第28页 |
3.1.4 进攻基础配合运用的效果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3.2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阵地进攻中进攻基础配合整体运用情况的对比 | 第29-39页 |
3.2.1 阵地进攻基础配合运用形式分析 | 第31-35页 |
3.2.2 阵地进攻基础配合发生区域的整体情况 | 第35-37页 |
3.2.3 阵地进攻基础配合运用效果的整体情况 | 第37-39页 |
3.3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阵地进攻中各种进攻基础配合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39-64页 |
3.3.1 掩护配合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39-45页 |
3.3.2 突分配合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45-49页 |
3.3.3 策应配合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49-54页 |
3.3.4 传切配合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3.3.5 配合组合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56-60页 |
3.3.6 不同形式的防守阵型下基础配合运用效果情况分析 | 第60-64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64-67页 |
4.1 结论 | 第64-65页 |
4.2 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件 | 第69-74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