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岩层移动论文

多层含钒页岩开采上覆岩层移动相似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2.1 课题简介第10页
        1.2.2 地质条件概述第10-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3.1 覆岩裂隙发育高度研究第13-15页
        1.3.2 覆岩裂隙分布形态研究第15-16页
        1.3.3 覆岩裂隙发育规律研究方法第16-19页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数值模拟第21-29页
    2.1 UDEC 软件简介第21页
    2.2 裂隙高度影响因素分析第21-22页
    2.3 离散元数值模型的建立第22-23页
        2.3.1 模拟对象及边界条件第22页
        2.3.2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第22-23页
    2.4 单因素影响规律分析第23-25页
        2.4.1 开采深度第23-24页
        2.4.2 矿体倾角第24页
        2.4.3 分段高度第24页
        2.4.4 开采厚度第24-25页
    2.5 多因素数值模拟正交试验第25-28页
        2.5.1 正交试验设计第25-26页
        2.5.2 正交试验结果第26页
        2.5.3 计算方法对比分析第26-27页
        2.5.4 极差分析第27页
        2.5.5 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函数第27-28页
    2.6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总体规律第28-29页
第三章 覆岩裂隙发育形态及动态演化规律第29-41页
    3.1 裂隙的宏观分布形态第29-30页
    3.2 分形与分维第30-31页
        3.2.1 分形几何第30页
        3.2.2 分形维数第30-31页
    3.3 盒维数对裂隙形态的表征与描述第31-35页
        3.3.1 数字图像处理与盒维数计算第31-32页
        3.3.2 裂隙形态对盒维数的影响因素第32-33页
        3.3.3 盒维数与裂隙几何形态关系第33-35页
    3.4 覆岩裂隙形态分形分析第35-37页
        3.4.1 单因素分析第35-36页
        3.4.2 正交试验分析第36-37页
    3.5 裂隙带动态演化规律第37-40页
        3.5.1 模拟方案第37-38页
        3.5.2 结果分析第38-40页
    3.6 覆岩裂隙分布形态及动态演化特征第40-41页
第四章 覆岩裂隙发育规律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第41-53页
    4.1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简介第41页
    4.2 裂隙岩体力学性质第41-43页
        4.2.1 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第41-42页
        4.2.2 节理受力力学模型第42-43页
    4.3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建立第43-47页
        4.3.1 相似模拟试验架第43页
        4.3.2 相似模型制作方案第43-44页
        4.3.3 相似条件及相似比第44-45页
        4.3.4 相似材料配比第45-46页
        4.3.5 模型建造与养护第46-47页
    4.4 模型开采与结果分析第47-52页
        4.4.1 模型开采与数据采集第47-48页
        4.4.2 覆岩应变状态与破坏形式第48-49页
        4.4.3 应变随时间变化规律第49-52页
    4.5 覆岩应变变化规律第52-53页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第53-56页
    5.1 主要结论第53-54页
    5.2 建议第54-56页
        5.2.1 多层含钒页岩矿床安全开采措施第54-55页
        5.2.2 研究方向上待解决或深入研究的问题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62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2-63页
详细摘要第63-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辊轧机轧辊应力及表面位移研究
下一篇:缓倾斜多层含钒页岩矿床大盘区采矿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