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9页 |
·植物遗传多样性 | 第14-16页 |
·大麦遗传多样性 | 第16-32页 |
·大麦表型(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 | 第16-27页 |
·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 | 第27-32页 |
·大麦DH群体研究 | 第32-33页 |
·大麦耐非生物胁迫与遗传改良 | 第33-36页 |
·抗逆性鉴定指标和方法 | 第36-38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大麦引进种质资源表型的多样性与模糊聚类分析 | 第39-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试验材料 | 第40-43页 |
·测定的性状与方法 | 第43页 |
·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3页 |
·大麦种质资源表型的多样性与农艺性状的差异 | 第44-46页 |
·方差与简单相关分析 | 第46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46-47页 |
·农艺性状度量值的模糊聚类 | 第47-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大麦引进种质资源表型的多样性 | 第53页 |
·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在作物品种资源上的应用已逐步深入 | 第53-54页 |
·大麦种质的主要特点及适应性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大麦引进种质资源ISJ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5-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试验材料 | 第56-57页 |
·大麦基因组DNA提取 | 第57页 |
·PCR扩增与产物检测 | 第57-58页 |
·数据分析 | 第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6页 |
·PCR扩增的多态性 | 第58-62页 |
·大麦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62页 |
·不同品种(系)的聚类分析 | 第62-66页 |
第四章 若干国外大麦基因型发芽期的耐盐性分析 | 第66-7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试验材料 | 第66-67页 |
·种子繁殖 | 第67页 |
·种子处理和打破休眠 | 第67页 |
·盐处理 | 第67页 |
·测定指标 | 第67-68页 |
·数据处理 | 第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盐胁迫对不同品种(系)发芽率的影响 | 第68页 |
·盐胁迫对不同品种(系)胚根生长的影响 | 第68-69页 |
·盐胁迫对不同品种(系)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和相对盐害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不同品种(系)芽期的耐盐性评价 | 第70-71页 |
·讨论 | 第71-74页 |
第五章 30份引进大麦品种(系)苗期耐盐性综合分析 | 第74-8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试验材料 | 第74页 |
·试验方法 | 第74-75页 |
·数据处理 | 第75-7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6-79页 |
·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 | 第76页 |
·大麦品种(系)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 第76-79页 |
·讨论 | 第79-82页 |
第六章 大麦DH群体育种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82-9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材料 | 第83页 |
·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83页 |
·性状遗传力和基因数目计算 | 第83页 |
·偏度系数(g1)和峰度系数(g2)的估算 | 第83-8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4-89页 |
·DH群体及其亲本性状的表现 | 第84-86页 |
·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86页 |
·各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和基因间互作方式分析 | 第86-89页 |
·讨论 | 第89-91页 |
第七章 大麦引进DH群体耐旱性鉴定与综合分析 | 第91-10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1-92页 |
·供试材料 | 第91页 |
·试验方法 | 第91页 |
·性状测定 | 第91-92页 |
·数据分析 | 第9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2-101页 |
·大麦DH系抗旱各相关性状的抗旱系数 | 第92-95页 |
·各性状抗旱系数的简单相关分析和两种水分处理条件下大麦各指标的相关性 | 第95-96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96-98页 |
·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98-101页 |
·讨论 | 第101-104页 |
·大麦抗旱性鉴定指标 | 第101-102页 |
·大麦抗旱性评价方法 | 第102-10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04-107页 |
·大麦引进种质资源形态农艺性状的多样性与模糊聚类分析 | 第104页 |
·大麦引进种质资源ISJ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04页 |
·若干国外大麦基因型发芽期的耐盐性分析 | 第104-105页 |
·30份引进大麦品种(系)苗期耐盐性综合分析 | 第105页 |
·大麦DH群体育种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105-106页 |
·大麦引进DH群体耐旱性鉴定与综合分析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作者简介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