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社会转型背景下城市社区的变迁 | 第10页 |
1.1.2 新背景下重庆市江北区社区规划存在诸多问题 | 第10-11页 |
1.1.3 社区规划应采取相应措施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21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22-2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2-25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 第25-4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5-31页 |
2.1.1 社区 | 第25页 |
2.1.2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 第25-26页 |
2.1.3 社区中心 | 第26-31页 |
2.2 相关理论及借鉴意义 | 第31-33页 |
2.2.1 生活圈理论及借鉴意义 | 第31-32页 |
2.2.2 中心地理论及借鉴意义 | 第32-33页 |
2.3 重庆市江北区社区建设概况 | 第33-37页 |
2.3.1 重庆市社区建设概况 | 第33-34页 |
2.3.2 江北区社区建设概况 | 第34-37页 |
2.4 问卷设计与发放情况 | 第37-44页 |
2.4.1 调研地点 | 第37-41页 |
2.4.2 问卷设计 | 第41-43页 |
2.4.3 问卷发放与收回 | 第43-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 | 第45-70页 |
3.1 总体满意度及人口结构分析 | 第45-48页 |
3.1.1 总体满意度分析 | 第45-46页 |
3.1.2 人群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3.2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析 | 第48-58页 |
3.2.1 社区人群的设施需求分析 | 第48-51页 |
3.2.2 人群结构差异性需求分析 | 第51-58页 |
3.3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 | 第58-63页 |
3.3.1 设施职能分析 | 第58-59页 |
3.3.2 社会发展需要 | 第59-61页 |
3.3.3 设施项目构成 | 第61-63页 |
3.4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模 | 第63-68页 |
3.4.1 相关国家规范及地方标准 | 第63-67页 |
3.4.2 设施指标构建 | 第67-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 第70-98页 |
4.1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圈层 | 第70-78页 |
4.1.1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频率分析 | 第70-72页 |
4.1.2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时距分析 | 第72-75页 |
4.1.3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圈层构建 | 第75-78页 |
4.2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模式 | 第78-86页 |
4.2.1 集中程度调查分析 | 第78-79页 |
4.2.2 设施关联性分析 | 第79-81页 |
4.2.3 设施特性分类 | 第81-83页 |
4.2.4 集中布局模式构建 | 第83-86页 |
4.3 空间布局规划设计与实施对策 | 第86-97页 |
4.3.1 空间组合形式及配置要求 | 第86-95页 |
4.3.2 空间布局实施对策 | 第95-9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附录 | 第104-110页 |
附录一 重庆市江北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和空间布局调查 | 第104-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个人简历 | 第113-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