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弹药、引信、火工品论文--弹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超高速碰撞2A12铝撞击点附近的辐射特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2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超高速碰撞实验系统的建立第24-38页
    2.1 实验总体方案第24-26页
    2.2 弹丸加载系统第26-27页
    2.3 磁测速系统第27-28页
    2.4 触发系统第28-29页
    2.5 瞬态光纤高温计测量系统第29-30页
    2.6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第30页
    2.7 光纤探头的空间布局第30-31页
    2.8 高温计标定第31-32页
    2.9 HSFC-PRO超高速相机成像系统第32-34页
    2.10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第34-36页
    2.11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3章 撞击点附近的闪光辐射特性第38-59页
    3.1 能量理论分析第38-39页
    3.2 闪光辐射强度测量原理第39-43页
        3.2.1 闪光辐射温度数据处理原理第41-42页
        3.2.2 闪光辐射强度与辐射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第42-43页
    3.3 碰撞速度、碰撞角度对闪光辐射强度的影响第43-52页
        3.3.1 弹丸速度、碰撞角度对闪光辐射强度影响的理论分析第43-44页
        3.3.2 弹丸速度、碰撞角度对闪光辐射强度影响的实验分析第44-52页
    3.4 碰撞速度、碰撞角度对闪光辐射温度的影响第52-57页
        3.4.1 碰撞速度、碰撞角度对闪光辐射温度影响的理论分析第52页
        3.4.2 碰撞速度、碰撞角度对闪光辐射温度影响的实验分析第52-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撞击点附近闪光辐射特性的演化模型第59-74页
    4.1 实验参数的建立第59-61页
    4.2 撞击点附近产生闪光辐射的演化模型建立第61-71页
        4.2.1 碰撞角度为 30°、不同碰撞速度下的闪光辐射空间演化模型第62-64页
        4.2.2 相同碰撞速度、相同碰撞角度条件下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模型第64-71页
    4.3 本章小结第71-74页
第5章 超高速相机对撞击点闪光辐射的实验验证第74-79页
    5.1 试验参数及超高速相机成像系统第74页
    5.2 超高速相机影像分析第74-78页
    5.3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录第89-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TCS-3级列控系统多车仿真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电控点火装置系统集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