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引言 | 第10页 |
·相变材料 | 第10-11页 |
·微胶囊技术 | 第11-13页 |
·微胶囊的芯材与壁材 | 第11-12页 |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12-13页 |
·相变储能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基础性研究 | 第14页 |
·应用性研究 | 第14页 |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技术方案路线 | 第15-1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2页 |
第二章 芯材的乳化 | 第22-32页 |
·引言 | 第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实验原理 | 第22页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芯材的乳化 | 第23页 |
·分析测试手段 | 第23-24页 |
·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23-24页 |
·表面形态SEM的表征 | 第24页 |
·粒径分布的表征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不同芯壁比对于微胶囊表面形态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乳化速率对微胶囊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不同乳化剂对微胶囊表面形态的影响 | 第27-29页 |
·乳化过程中分散剂的选择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预聚 | 第32-50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7页 |
·实验原理 | 第32-33页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试验设计 | 第34-35页 |
·预聚体的制备 | 第35-36页 |
·微胶囊残留甲醛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分析测试手段 | 第37页 |
·预聚体粘度的测定 | 第37页 |
·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37页 |
·表面形态SEM的表征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预聚条件对预聚体粘度的影响 | 第37-40页 |
·预聚物红外谱图分析 | 第40-42页 |
·不同预聚体粘度对微胶囊表面形态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预聚体所制备微胶囊中残留甲醛含量的测定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第四章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 第50-59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实验原理 | 第50-51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1-52页 |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 | 第52-53页 |
·分析测试手段 | 第53页 |
·FT-IR红外光谱表征 | 第53页 |
·热力学DSC分析表征 | 第53页 |
·热重TG分析表征 | 第53页 |
·微胶囊包覆率的测定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红外谱图FT-IR分析 | 第53-55页 |
·DSC分析 | 第55-56页 |
·热性质TG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 第59-68页 |
·引言 | 第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3页 |
·实验原理 | 第59-61页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 第62-63页 |
·分析测试手段 | 第63页 |
·表面形态SEM的表征 | 第63页 |
·热重TG分析表征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微胶囊的热性能TG分析 | 第63-65页 |
·加压微胶囊的表面形态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