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导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 第17-20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0-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新型城镇化 | 第20页 |
2.1.2 历史文化村落 | 第20-21页 |
2.1.3 美丽乡村 | 第21页 |
2.2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基本理论 | 第21-25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城乡统筹理论 | 第22页 |
2.2.3 生态保护理论 | 第22-23页 |
2.2.4 田园城市理论 | 第23-24页 |
2.2.5 理论指导 | 第24-25页 |
3 新型城镇化下的我国历史文化村落概况 | 第25-29页 |
3.1 我国历史文化村落概述 | 第25-26页 |
3.2 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与历史文化村落发展的关系 | 第26-27页 |
3.2.1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的关联 | 第26-27页 |
3.2.2 新型城镇化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内在关联 | 第27页 |
3.3 新型城镇化下我国历史文化村落发展契机与挑战 | 第27-29页 |
3.3.1 历史文化村落发展契机 | 第27-28页 |
3.3.2 历史文化村落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28-29页 |
4 新型城镇化下的温州历史文化村落发展现状 | 第29-34页 |
4.1 温州历史文化村落现状和特征 | 第29-31页 |
4.1.1 温州主要历史文化村落的分布情况 | 第29-31页 |
4.1.2 温州地域性特征分析 | 第31页 |
4.2 温州历史文化村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4页 |
4.2.1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 第32页 |
4.2.2 规划体系不完整 | 第32页 |
4.2.3 保护资金不足 | 第32页 |
4.2.4 破坏性开发现象时有发生 | 第32-33页 |
4.2.5 原生态受到严重威胁 | 第33-34页 |
5 新型城镇化下的温州历史文化村落发展策略 | 第34-46页 |
5.1 新型城镇化下我国历史文化村落发展模式 | 第34-35页 |
5.2 国内外典型历史文化村落的发展经验 | 第35-38页 |
5.2.1 基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意大利阿尔贝罗贝洛经验 | 第35-36页 |
5.2.2 基于人文和自然资源开发的法国布列塔尼大区经验 | 第36-37页 |
5.2.3 基于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周庄经验 | 第37页 |
5.2.4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县鄣吴村经验 | 第37-38页 |
5.3 温州历史文化村落发展的模式选择 | 第38-40页 |
5.3.1 保护驱动模式 | 第38-39页 |
5.3.2 乡村旅游驱动模式 | 第39-40页 |
5.3.3 政策驱动模式 | 第40页 |
5.4 温州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策略 | 第40-42页 |
5.4.1 保护好历史文化村落的外貌——自然环境 | 第41页 |
5.4.2 保护好历史文化村落的性格——传统建筑 | 第41页 |
5.4.3 保护好历史文化村落的骨架——传统格局 | 第41页 |
5.4.4 保护好历史文化村落的灵魂——传统文化 | 第41-42页 |
5.5 温州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举措 | 第42-46页 |
5.5.1 凸显历史文化村落个性的定位、路径和特色 | 第42页 |
5.5.2 形成保护、更新、利用和开发相融合发展的理念 | 第42-43页 |
5.5.3 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 | 第43页 |
5.5.4 采取有效的投融资筹措的措施,确保资金投入 | 第43-44页 |
5.5.5 立足特色小镇,打造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品牌 | 第44页 |
5.5.6 利用市场机制,吸引可持续的公众参与 | 第44-45页 |
5.5.7 科学配置功能空间,坚持传承创新和彰显特色的建筑设计理念 | 第45-46页 |
6 总结与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