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3 已有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1.5 相关基础理论与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1.5.1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2-23页 |
1.5.2 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6.1 文献研究法 | 第24页 |
1.6.2 实地调研法 | 第24-25页 |
1.6.3 访谈法 | 第25页 |
1.6.4 总结归纳法 | 第25页 |
1.7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第25-26页 |
1.7.1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25页 |
1.7.2 研究不足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城镇化进程中越里村的变迁 | 第26-33页 |
2.1 苏北越里村简介 | 第26-27页 |
2.2 城镇化进程中越里村的变迁表现 | 第27-33页 |
2.2.1 土地流转,人地分离 | 第27-28页 |
2.2.2 经济收入明显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 第28-29页 |
2.2.3 村民离村,人村分离 | 第29-30页 |
2.2.4 基层治理难以维持,农村基本秩序日益松散 | 第30-31页 |
2.2.5 传统习俗日趋衰落,乡村内在价值面临终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越里村走向衰落的原因分析 | 第33-39页 |
3.1 经济规律和经济法则自然作用的结果 | 第33-34页 |
3.2 村落自身环境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1 气候因素 | 第34-35页 |
3.2.2 水文因素 | 第35页 |
3.2.3 地理位置因素 | 第35页 |
3.2.4 土地资源因素 | 第35-36页 |
3.3 乡村治理人才缺失 | 第36页 |
3.4 乡村教育的衰落 | 第36-37页 |
3.5 文化因素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村庄衰落的影响分析 | 第39-46页 |
4.1 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第39-40页 |
4.1.1 积极影响 | 第39页 |
4.1.2 消极影响 | 第39-40页 |
4.2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 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 对基层民主的影响 | 第42-44页 |
4.4.1 人口大量迁出导致村民自治主体缺失 | 第42-43页 |
4.4.2 乡村资源向城镇流动导致村民自治资源缺失 | 第43页 |
4.4.3 生活重心的转移使得村民自治动力缺乏 | 第43-44页 |
4.5 对乡村文化的影响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终结抑或重构:村落共同体发展之未来 | 第46-52页 |
5.1 合理规划,走村落合并道路 | 第46-48页 |
5.2 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第48-49页 |
5.3 利用自身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 第49页 |
5.4 加强鼓励宣传,积极引导人才回流农村 | 第49-50页 |
5.5 发挥村民主动性,重构村落文化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