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开展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开展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开展无保护会阴分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第2章 助产士实施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阻碍因素问卷编制 | 第12-29页 |
2.1 质性研究初步构建助产士实施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阻碍因素 | 第12-15页 |
2.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13页 |
2.1.2 结果 | 第13-15页 |
2.1.3 讨论 | 第15页 |
2.2 德尔菲法对助产士实施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阻碍因素的确定 | 第15-21页 |
2.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7页 |
2.2.2 结果 | 第17-19页 |
2.2.3 第二轮专家咨询有关指标的纳入情况 | 第19-20页 |
2.2.4 讨论 | 第20-21页 |
2.3 问卷信效度检验 | 第21-29页 |
2.3.1 问卷效度分析 | 第21-22页 |
2.3.2 结果 | 第22-27页 |
2.3.3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27页 |
2.3.4 讨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阻碍因素现状调查 | 第29-35页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9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3.1.3 资料及数据整理 | 第29页 |
3.1.4 统计分析 | 第29页 |
3.2 结果 | 第29-32页 |
3.2.1.助产士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3.2.2 无保护会阴分娩阻碍因素总得分情况 | 第30-31页 |
3.2.3 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阻碍因素各维度具体项目得分及排序情况 | 第31-32页 |
3.3 讨论 | 第32-35页 |
3.3.1 助产士因素 | 第32-33页 |
3.3.2 分娩过程因素 | 第33页 |
3.3.3 医疗体制因素 | 第33页 |
3.3.4 产妇因素 | 第33-35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5-37页 |
4.1 结论 | 第35页 |
4.2 创新点 | 第35页 |
4.3 局限性和展望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综述 助产士实施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56-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