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凹陷中北部古近系构造样式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论文的主要认识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9页 |
| ·构造位置 | 第14-15页 |
| ·地层和沉积特征 | 第15页 |
| ·油气藏勘探历程及现状 | 第15-19页 |
| 第三章 饶阳凹陷构造特征与构造样式 | 第19-51页 |
| ·构造单元的类型及特征 | 第19-25页 |
| ·构造单元分类 | 第19-20页 |
| ·各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 第20-25页 |
| ·工区构造格局 | 第25-35页 |
| ·东西分带特征 | 第25-29页 |
| ·南北分区特征 | 第29-33页 |
| ·横向构造带特征 | 第33-35页 |
| ·断层级别划分 | 第35-37页 |
| ·一级断裂 | 第35-36页 |
| ·二级断裂 | 第36页 |
| ·三级断裂 | 第36-37页 |
| ·四级断裂 | 第37页 |
| ·断层组合样式 | 第37-39页 |
| ·平面组合形态 | 第37-38页 |
| ·剖面组合形态 | 第38-39页 |
| ·构造样式的类型及特征 | 第39-47页 |
| ·伸展构造样式 | 第39-45页 |
| ·走滑构造样式 | 第45-47页 |
| ·构造样式的平面展布 | 第47-49页 |
| ·构造样式的垂向组合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构造样式的演化规律特征 | 第51-59页 |
| ·构造样式的演化序列 | 第51-52页 |
| ·研究区北部区构造样式演化剖面分析 | 第52-55页 |
| ·测线Inline6533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53-54页 |
| ·测线Inline5781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54-55页 |
| ·测线Inline5413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55页 |
| ·研究区中部及南部区构造样式演化剖面分析 | 第55-59页 |
| ·测线Inline4899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55-56页 |
| ·测线Inline3993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56-59页 |
| 第五章 饶阳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规律 | 第59-78页 |
| ·油气成藏地质要素 | 第59-67页 |
| ·油源条件 | 第59-60页 |
| ·储集层特征 | 第60-63页 |
| ·输导体系 | 第63-67页 |
|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 第67-72页 |
| ·油气藏类型 | 第67-69页 |
| ·油气藏分布特征 | 第69-72页 |
| ·构造样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 第72-78页 |
| ·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 第72-74页 |
| ·不整合面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74-75页 |
| ·成藏构造样式的特征及分布 | 第75-7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