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互动对我国家庭农场信贷配给影响研究--以肇州县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3 研究动态 | 第8-13页 |
1.3.1 有关家庭农场的研究 | 第8-11页 |
1.3.2 有关银保互动的研究 | 第11-13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5.1 创新 | 第15页 |
1.5.2 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农业风险理论 | 第16页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2.3 声誉信号传递博弈理论 | 第17-18页 |
2.4 银保互动运行机理 | 第18-19页 |
2.5 银保互动机制运行的政策环境 | 第1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家庭农场融资发展现状 | 第20-28页 |
3.1 家庭农场整体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3.1.1 家庭农场类型及比例 | 第20页 |
3.1.2 家庭农场界定标准 | 第20-21页 |
3.1.3 家庭农场规模及比例 | 第21-22页 |
3.2 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2.1 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大 | 第22页 |
3.2.2 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多元化 | 第22-23页 |
3.2.3 家庭农场融资需求满足度低 | 第23页 |
3.3 家庭农场融资供给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3.3.1 涉农金融机构不断增加 | 第23-24页 |
3.3.2 涉农信贷资金在增加 | 第24-26页 |
3.4 银保互动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银保互动对家庭农场信贷配给的实证分析 | 第28-40页 |
4.1 调查地区基本情况及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4.1.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 第28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4.2 调查样本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 第29-34页 |
4.2.1 家庭农场主的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4.2.2 生产经营状况 | 第30-31页 |
4.2.3 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情况 | 第31-33页 |
4.2.4 信贷配给的识别 | 第33-34页 |
4.3 银保互动对家庭农场信贷配给的实证分析 | 第34-35页 |
4.3.1 模型构建 | 第34页 |
4.3.2 变量的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4.4 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4.4.1 模型实证结果 | 第35-36页 |
4.4.2 模型计量结果 | 第36-37页 |
4.4.3 模型分析 | 第37-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0-4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0-42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附录 2:关于黑龙江省家庭农场调查问卷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