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TRIP钢的发展概述 | 第9-13页 |
1.2.1 钢的TRIP效应 | 第11-12页 |
1.2.2 TRIP钢的组织特点 | 第12-13页 |
1.3 TR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1.3.1 化学成分影响 | 第13-14页 |
1.3.2 生产工艺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3 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 TRIP钢的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1.4.1 超级贝氏体钢 | 第16-17页 |
1.4.2 Q&P马氏体钢 | 第17-18页 |
1.5 TRIP效应评价 | 第18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材料的制备及其实验方法 | 第20-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2 成分设计依据 | 第20-21页 |
2.3 热处理工艺设计依据 | 第21-24页 |
2.3.1 J-Mat Pro软件 | 第21-22页 |
2.3.2 MUCG83软件 | 第22-23页 |
2.3.3 Gleeble 3500 热模拟试验机 | 第23-24页 |
2.4 显微组织的观察与表征 | 第24-27页 |
2.4.1 光学显微镜的观察 | 第24-25页 |
2.4.2 扫描电镜的观察 | 第25页 |
2.4.3 透射电镜观察 | 第25-26页 |
2.4.4 XRD测量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 | 第26-27页 |
2.5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7-29页 |
2.5.1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7页 |
2.5.2 拉伸实验 | 第27页 |
2.5.3 高速拉伸实验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多步低温贝氏体转变和淬火-碳分配工艺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热处理工艺 | 第29-30页 |
3.3 组织形貌 | 第30-35页 |
3.3.1 光学显微镜的观察 | 第30-31页 |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 第31-32页 |
3.3.3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 第32-35页 |
3.4 力学性能 | 第35-37页 |
3.5 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和显微硬度 | 第37-38页 |
3.6 分析与讨论 | 第38-39页 |
3.6.1 多步低温贝氏体转变 | 第38-39页 |
3.6.2 Q&P工艺 | 第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中高碳纳米结构TRIP钢的高速拉伸性能 | 第41-54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高速拉伸力学性能 | 第41-45页 |
4.3 拉伸断口的观察 | 第45-46页 |
4.4 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分析 | 第46-47页 |
4.5 高速拉伸断口的分析 | 第47-51页 |
4.5.1 经三步B工艺处理的TRIP钢的高速拉伸断口 | 第47-49页 |
4.5.2 Q&P工艺处理的TRIP钢的高速拉伸断口 | 第49-51页 |
4.6 分析与讨论 | 第51-53页 |
4.6.1 强度分析 | 第51页 |
4.6.2 塑性分析 | 第51-52页 |
4.6.3 断口分析 | 第52-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54-56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4-55页 |
5.2 课题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