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0 前言 | 第11-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反渗透膜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 ·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结构 | 第16页 |
| ·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材料 | 第16-17页 |
| ·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改性 | 第17-19页 |
| ·纳米分子筛/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及其改性 | 第21-26页 |
|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 第21-23页 |
|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改性 | 第23-26页 |
| ·本文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2 单分散球形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43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 ·实验原料 | 第28-29页 |
| ·仪器和装置 | 第29页 |
| ·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 | 第29页 |
| ·样品表征 | 第29-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41页 |
|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二氧化硅分散性及粒径的影响 | 第30-32页 |
| ·TEOS的浓度对二氧化硅分散性及粒径的影响 | 第32-34页 |
| ·甲醇比率对二氧化硅分散性及粒径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合成温度对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性及粒径的影响 | 第35-37页 |
| ·样品的XRD分析 | 第37-38页 |
| ·样品的孔分布特征 | 第38-41页 |
| ·样品的HRTEM图像分析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3 氨基化单分散球形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 | 第43-52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 ·实验原料 | 第43-44页 |
| ·仪器和装置 | 第44页 |
| ·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 | 第44-45页 |
| ·样品表征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 ·元素分析 | 第45-46页 |
| ·APTES添加量对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分散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47-48页 |
| ·XRD和HRTEM表征 | 第48-50页 |
| ·BET分析结果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4 介孔SiO_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52-64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56页 |
| ·实验原料 | 第52-53页 |
| ·仪器和装置 | 第53-54页 |
| ·复合膜的制备 | 第54-55页 |
| ·反渗透复合膜的分离性能评价 | 第55-56页 |
| ·接触角 | 第56页 |
| ·反渗透复合膜的结构表征 | 第56页 |
| ·介孔SiO_2颗粒含量对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 ·介孔SiO_2颗粒含量对复合膜亲水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 ·介孔SiO_2颗粒含量对复合膜水通量和脱盐率的影响 | 第57页 |
| ·氨基化介孔SiO_2颗粒含量对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氨基化介孔SiO_2颗粒含量对复合膜亲水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氨基化介孔SiO_2颗粒含量对复合膜水通量和脱盐率的影响 | 第58页 |
| ·复合膜超薄活性层结构的表征 | 第58-63页 |
| ·扫描电镜 | 第59-62页 |
| ·能量弥散光谱(EDS)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5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