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的认定和惩治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一、导论 | 第8-10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8-9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 二、虚假诉讼的认定 | 第10-14页 |
| (一)虚假诉讼的概念 | 第10-12页 |
| (二) 虚假诉讼的构成要件 | 第12-13页 |
| (三)虚假诉讼的特征 | 第13-14页 |
| 三、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的区别 | 第14-17页 |
| (一)案例实证 | 第15-16页 |
| (二) 概念辨析与实务区分 | 第16-17页 |
| 四、虚假诉讼的成因剖析 | 第17-20页 |
| (一)诚信机制缺失,道德水平下滑 | 第17-18页 |
| 1.功利主义驱使 | 第17-18页 |
| 2. 道德教育滞后 | 第18页 |
| 3.司法腐败加剧 | 第18页 |
| (二)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 | 第18-20页 |
| 1.证据审查制度不完善 | 第18-19页 |
| 2.调解制度的局限性 | 第19页 |
| 3.第三人利益保障制度尚不完善 | 第19-20页 |
| (三)侵权责任体系尚未建立 | 第20页 |
| 五、虚假诉讼的法律惩治方式 | 第20-26页 |
| (一) 民事实体法处置型 | 第21-22页 |
| (二)民事程序法处置型 | 第22-23页 |
| (三)刑事责任处置型 | 第23-26页 |
| 六、完善虚假诉讼的全方位惩治体系的建议 | 第26-31页 |
| (一) 完善立法,提高违法成本,使其不敢为之 | 第26-27页 |
| 1.公权保护层面:建立健全阶梯式评价体系 | 第26页 |
| 2.私权保护层面:建立侵权责任制度 | 第26-27页 |
| (二) 严格程序,加大审查力度,使其不能为之 | 第27-29页 |
| 1.完善立案审查机制 | 第27-28页 |
| 2.完善审判识别机制 | 第28页 |
| 3.完善执行审查机制 | 第28页 |
| 4.完善法官培训机制 | 第28-29页 |
| (三)巩固诚信,加强法治教育,使其不想为之 | 第29-31页 |
| 1.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 第29页 |
| 2.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 第29页 |
| 3.推进法治宣传,加强诚信教育 | 第29-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