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2 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标及解决方案 | 第11-12页 |
1.4 研究生期间主要工作 | 第12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可生存性虚拟网映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2.1 网络虚拟化环境下可生存性虚拟网映射问题概述 | 第14-17页 |
2.1.1 网络虚拟化环境研究背景 | 第14页 |
2.1.2 可生存性虚拟网映射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2.2 可生存性虚拟网映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2.1 单链路故障虚拟网络可生存映射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2 单节点故障虚拟网络可生存映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2.2.3 多重故障虚拟网络可生存映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面向灾难的网络区域故障模型设计 | 第20-27页 |
3.1 概述 | 第20-21页 |
3.2 问题模型及描述 | 第21-23页 |
3.2.1 问题模型 | 第21-23页 |
3.2.2 问题描述 | 第23页 |
3.3 数学模型 | 第23-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面向区域故障的虚拟网映射方法 | 第27-46页 |
4.1 概述 | 第27-28页 |
4.2 面向区域故障的可生存性虚拟网映射模型及描述 | 第28-30页 |
4.2.1 问题模型 | 第28-30页 |
4.2.2 问题描述 | 第30页 |
4.3 面向区域故障的虚拟网络映射方法关键技术 | 第30-32页 |
4.3.1 变量定义 | 第31页 |
4.3.2 目标函数 | 第31页 |
4.3.3 约束条件 | 第31-32页 |
4.4 最小故障风险优先选择算法 | 第32-36页 |
4.4.1 概述 | 第32-33页 |
4.4.2 物理组件的故障风险 | 第33-34页 |
4.4.3 算法实现 | 第34-36页 |
4.5 基于非对称流分配的虚拟网映射算法 | 第36-39页 |
4.5.1 概述 | 第36页 |
4.5.2 流分配系数 | 第36-38页 |
4.5.3 算法实现 | 第38-39页 |
4.6 仿真与实验 | 第39-45页 |
4.6.1 实验环境设置 | 第40页 |
4.6.2 性能评价指标 | 第40-41页 |
4.6.3 算法性能比较 | 第41-42页 |
4.6.4 算法抗灾能力比较 | 第42-43页 |
4.6.5 算法适用性比较 | 第43-4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