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22页 |
1. 乳腺癌的免疫逃逸机制 | 第14-15页 |
2. DC的来源及生物学特征 | 第15-16页 |
3. DC的成熟 | 第16-17页 |
4. DC及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及呈递 | 第17页 |
5. DC的抗肿瘤免疫机制 | 第17-18页 |
6. DC疫苗 | 第18-20页 |
7. 免疫佐剂 | 第20-2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2-33页 |
1. 材料 | 第22-24页 |
1.1 实验细胞及动物 | 第22页 |
1.2 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1.3 药品与试剂 | 第23页 |
1.4 其他耗材 | 第23页 |
1.5 溶液的配置 | 第23-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33页 |
2.1 4T1细胞的复苏 | 第24页 |
2.2 4T1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24-25页 |
2.3 细胞计数 | 第25页 |
2.4 台盼蓝染色 | 第25页 |
2.5 4T1细胞的冻存 | 第25-26页 |
2.6 4T1细胞裂解液的制备 | 第26页 |
2.7 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26-28页 |
2.8 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2.9 Balb/c小鼠的分组及免疫治疗 | 第29-31页 |
2.10 小鼠血清中IL-12和TNF-α含量的测定 | 第31-33页 |
结果 | 第33-46页 |
1. 体外培养4T1细胞的生长状况 | 第33页 |
2. DC的形态观察 | 第33-36页 |
3. 荷瘤小鼠乳腺癌模型 | 第36-37页 |
4. 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状况 | 第37-40页 |
5. 麻腮风联合DC疫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 | 第40-42页 |
6. 免疫治疗后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和TNF-α的含量 | 第42-46页 |
讨论 | 第46-51页 |
1. DC细胞的提取培养 | 第46-47页 |
2. DC疫苗的制备 | 第47-48页 |
3. 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4. DC疫苗对乳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