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肉苁蓉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作用初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5页
    1.1 肉苁蓉概述第10页
    1.2 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10-19页
        1.2.1 苯苷类第11-15页
        1.2.2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第15-16页
        1.2.3 木质素及其苷类第16-17页
        1.2.4 其他化学成分第17-19页
    1.3 肉苁蓉生物活性研究概况第19-22页
        1.3.1 神经保护第19-20页
        1.3.2 抗氧化及延缓衰老第20页
        1.3.3 免疫调节第20-21页
        1.3.4 抗疲劳第21页
        1.3.5 其他第21-22页
    1.4 系统药理学概述第22-24页
        1.4.1 系统药理学概念第22页
        1.4.2 系统药理学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2.1 ADME预测第22-23页
            1.4.2.2 靶点预测第23页
            1.4.2.3 网路构建与分析第23页
        1.4.3 系统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第23-24页
    1.5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1.5.1 研究内容第24页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第25-47页
    2.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第25-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5页
        2.1.2 实验试剂第25页
        2.1.3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9页
        2.2.1 肉苁蓉总苷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第26页
        2.2.2 肉苁蓉化学成分分离方法第26-29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9-46页
        2.3.1 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第29-32页
        2.3.2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第32-35页
        2.3.3 化合物3的结构鉴定第35-38页
        2.3.4 化合物4的结构鉴定第38-41页
        2.3.5 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第41-43页
        2.3.6 化合物6的结构鉴定第43-46页
    2.4 结论第46-47页
第三章 基于系统药理学对肉苁蓉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研究第47-72页
    3.1 实验方法第47-49页
        3.1.1 数据库构建第47页
        3.1.2 活性化合物的筛选第47-48页
            3.1.2.1 类药性评价第47-48页
            3.1.2.2 血脑屏障通透性预测第48页
            3.1.2.3 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第48页
            3.1.2.4 Caco-2通透性预测第48页
        3.1.3 靶点预测第48-49页
        3.1.4 网络构建第49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9-70页
        3.2.1 数据库构建第49页
        3.2.2 活性化合物筛选结果第49-65页
        3.2.3 靶点预测第65-66页
        3.2.4 网络构建与分析第66-70页
            3.2.4.1 化合物-靶点-疾病(C-T-D)网络分析第67-68页
            3.2.4.2 靶点-通路(T-P)网络分析第68-70页
    3.3 结论第70-72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4.1 结论第72页
    4.2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LRs通路研究火麻仁对复方地芬诺酯致便秘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下一篇:青钱柳水溶性成分降糖机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