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金融集聚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资本配置效率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3 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影响的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23-32页 |
2.1 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1.1 金融集聚的内涵及分析 | 第23-24页 |
2.1.2 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内涵及经济学分析 | 第24-26页 |
2.2 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甄别机制 | 第26-27页 |
2.2.1 金融集聚影响行业价值识别的信息渠道 | 第26-27页 |
2.2.2 金融集聚影响行业价值识别的流动性渠道 | 第27页 |
2.3 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匹配机制 | 第27-29页 |
2.3.1 金融集聚影响实体与资本精确匹配的合作渠道 | 第28-29页 |
2.3.2 金融集聚影响实体与资本精确匹配的竞争渠道 | 第29页 |
2.4 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辐射机制 | 第29-32页 |
2.4.1 金融集聚影响金融资源高地的形成渠道 | 第30-31页 |
2.4.2 金融集聚影响金融集聚效应的扩散渠道 | 第31-32页 |
第3章 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测算与统计性描述 | 第32-48页 |
3.1 我国金融集聚的测算与统计性描述 | 第32-37页 |
3.1.1 金融集聚的测算方法 | 第32-34页 |
3.1.2 我国省域金融集聚测算 | 第34-37页 |
3.2 我国实体经济统计性描述 | 第37-40页 |
3.2.1 全国实体经济统计性描述 | 第37-38页 |
3.2.2 区域实体经济统计性描述 | 第38-40页 |
3.3 我国实体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统计性描述 | 第40-43页 |
3.3.1 全国实体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统计性描述 | 第41-42页 |
3.3.2 区域实体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统计性描述 | 第42-43页 |
3.4 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测算 | 第43-48页 |
3.4.1 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 | 第43-44页 |
3.4.2 变量及数据的选取 | 第44页 |
3.4.3 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测算 | 第44-48页 |
第4章 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8-58页 |
4.1 研究方法及模型 | 第48-50页 |
4.1.1 面板回归模型 | 第48-49页 |
4.1.2 动态面板回归模型 | 第49-50页 |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 | 第50-52页 |
4.2.1 变量选取及来源 | 第50-51页 |
4.2.2 指标描述性分析 | 第51-52页 |
4.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4.3.1 平稳性检验 | 第52-53页 |
4.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56-58页 |
第5章 提高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 第58-63页 |
5.1 打造定位合理的金融集聚区 | 第58-59页 |
5.1.1 明确金融集聚区的层次定位 | 第58-59页 |
5.1.2 建设专业性的金融集聚区 | 第59页 |
5.2 运用市场为金融集聚输血 | 第59-61页 |
5.2.1 调整财税体制以降低政府干预 | 第60页 |
5.2.2 推动民间资本流入实体经济 | 第60页 |
5.2.3 加速培养高质量的金融人才 | 第60-61页 |
5.3 促进资本为实体经济活血化瘀 | 第61-63页 |
5.3.1 强化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 | 第61页 |
5.3.2 借助一带一路解决产能过剩 | 第61-62页 |
5.3.3 注重外商投资结构的合理性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