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状态检修的电缆状态评价及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电缆状态检修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电缆老化状态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电缆剩余寿命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4 研究现状综合分析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3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电缆状态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状态检修的内涵及其意义 | 第15页 |
2.1.1 状态检修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开展状态检修的意义 | 第15页 |
2.2 状态评价的内涵 | 第15-16页 |
2.3 电缆状态评价的相关方法 | 第16-21页 |
2.3.1 电缆老化状态评价的相关方法 | 第16-19页 |
2.3.2 电缆剩余寿命评价的相关方法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电缆老化状态的评价研究 | 第22-34页 |
3.1 电缆老化状态评价的研究思路 | 第22页 |
3.2 电缆试样说明 | 第22-23页 |
3.3 基于影响因素的电缆老化状态评价研究 | 第23-29页 |
3.3.1 基于热影响因素的电缆老化状态评价研究 | 第23-25页 |
3.3.2 基于电影响因素的电缆老化状态评价研究 | 第25-28页 |
3.3.3 基于机械外力的电缆老化状态评价研究 | 第28-29页 |
3.4 电缆老化状态的综合评价 | 第29-33页 |
3.4.1 电缆老化状态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 | 第29-30页 |
3.4.2 基于AHP法的电缆影响因素权重计算 | 第30-32页 |
3.4.3 电缆状态的综合评价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电缆剩余寿命评价研究 | 第34-45页 |
4.1 电缆剩余寿命评价的研究思路 | 第34页 |
4.2 传统评价方法及其不足 | 第34-35页 |
4.3 电缆剩余寿命分级评价方法 | 第35-44页 |
4.3.1 剩余寿命分级评价原则 | 第35页 |
4.3.2 电缆剩余寿命分级评价 | 第35-43页 |
4.3.3 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基于状态检修的电缆状态评价管理体系研究 | 第45-51页 |
5.1 组织体系 | 第45-46页 |
5.2 责任体系 | 第46-47页 |
5.3 流程体系 | 第47-48页 |
5.4 控制体系 | 第48-49页 |
5.5 信息管理体系 | 第49-5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