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0 前言 | 第13-23页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0.2 论文主要内容、结构体系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0.2.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0.2.2 论文结构框架 | 第16-17页 |
0.2.3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7页 |
0.3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8页 |
0.3.1 论文的主要创新 | 第17-18页 |
0.3.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页 |
0.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0.4.1 产业安全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0.4.2 进口依赖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0.4.3 激励约束机制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1 产业安全、进口依赖及激励约束机制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1.1 产业安全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1.1.1 产业保护理论 | 第23-24页 |
1.1.2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 第24页 |
1.1.3 产业控制理论 | 第24-25页 |
1.2 进口贸易相关理论 | 第25-26页 |
1.2.1 要素禀赋理论 | 第25页 |
1.2.2 需求价格弹性理论 | 第25-26页 |
1.3 激励约束机制相关理论 | 第26-27页 |
1.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页 |
1.3.2 博弈论 | 第26-27页 |
2 产业安全视角下我国铁矿石行业进口依赖数理模型分析 | 第27-39页 |
2.1 铁矿石行业的进口依赖程度分析 | 第27-30页 |
2.1.1 自给率 | 第27-28页 |
2.1.2 进口市场集中度 | 第28页 |
2.1.3 进口依赖性 | 第28-30页 |
2.2 进口依赖下我国铁矿石行业的产业安全模型分析 | 第30-38页 |
2.2.1 铁矿石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5页 |
2.2.2 铁矿石产业安全度测评方法 | 第35-38页 |
2.3 铁矿石行业进口依赖与产业安全关系的计量模型检验方法 | 第38-39页 |
3 产业安全视角下我国铁矿石行业进口依赖实证分析 | 第39-55页 |
3.1 铁矿石行业进口依赖性的实证分析 | 第39-45页 |
3.1.1 自给率 | 第39-40页 |
3.1.2 进口市场集中度 | 第40-42页 |
3.1.3 进口依赖系数 | 第42-44页 |
3.1.4 结论 | 第44-45页 |
3.2 进口依赖下我国铁矿石行业的产业安全实证分析 | 第45-53页 |
3.2.1 铁矿石产业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5-50页 |
3.2.2 铁矿石产业安全评价指标状态分数值的确定 | 第50-51页 |
3.2.3 铁矿石产业安全度的测算 | 第51-52页 |
3.2.4 结论 | 第52-53页 |
3.3 我国铁矿石行业进口依赖与产业安全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53-55页 |
3.3.1 平稳性检验 | 第53-54页 |
3.3.2 VAR模型估计 | 第54-55页 |
4 产业安全视角下我国铁矿石行业进口依赖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 第55-68页 |
4.1 产业安全视角下我国铁矿石行业进口依赖的激励约束机制现状 | 第55-59页 |
4.1.1 产业安全视角下我国铁矿石进口依赖的激励机制现状 | 第55-57页 |
4.1.2 产业安全视角下我国铁矿石行业进口依赖的约束机制现状 | 第57-59页 |
4.2 产业安全视角下我国铁矿石行业进口依赖的激励约束机制模型分析 | 第59-63页 |
4.2.1 政府与铁矿石企业之间的激励约束机制模型分析 | 第59-60页 |
4.2.2 行业协会与钢铁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60-63页 |
4.3 产业安全视角下我国铁矿石进口依赖的激励约束机制运行分析 | 第63-64页 |
4.4 国外对铁矿石进口依赖的激励约束机制经验借鉴 | 第64-68页 |
4.4.1 日本对铁矿石进口依赖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64-66页 |
4.4.2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66-68页 |
5 对策建议 | 第68-71页 |
5.1 整合钢铁行业国内外布局 | 第69页 |
5.2 继续强化集中谈判机制 | 第69-70页 |
5.3 多元化进口来源国 | 第70页 |
5.4 集中并加大铁矿石行业信贷力度 | 第70-71页 |
5.5 改善进口运输 | 第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