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下楚文化媒介与现代建筑形态中设计语言的融合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课题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整体框架 | 第12-1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解析与基础理论研究 | 第14-24页 |
2.1 楚文化媒介元素基本概念解析 | 第14-15页 |
2.2 楚文化媒介的艺术特征 | 第15-19页 |
2.2.1 金石文化媒介 | 第15-16页 |
2.2.2 建筑文化媒介 | 第16-17页 |
2.2.3 图腾文化媒介 | 第17-19页 |
2.3 体验经济下的建筑形态设计语言 | 第19-24页 |
2.3.1 体验经济与体验设计 | 第19-21页 |
2.3.2 体验设计与地域主义 | 第21-22页 |
2.3.3 建筑形态与设计语言 | 第22-24页 |
第3章 国内外建筑形态设计中文化媒介的转化 | 第24-33页 |
3.1 形态探索中文化媒介的成功借用 | 第24-27页 |
3.1.1 香川县厅舍的形态设计手法探析 | 第24-25页 |
3.1.2 吉隆坡双子塔的形态设计手法探析 | 第25-26页 |
3.1.3 苏州博物馆的形态设计手法探析 | 第26-27页 |
3.2 荆楚风格建筑的尝试与探索 | 第27-30页 |
3.2.1 仿古建筑之楚城 | 第27-29页 |
3.2.2 洪山大礼堂 | 第29-30页 |
3.3 案例分析的思考与借鉴 | 第30-33页 |
3.3.1 文化的介入与体验经济的发展 | 第30-31页 |
3.3.2 文化媒介与现代设计手法的融合 | 第31-33页 |
第4章 基于楚文化媒介的现代建筑设计手法 | 第33-54页 |
4.1 现代建筑形态设计手法借鉴 | 第33-35页 |
4.2 设计原则与整体思路 | 第35-37页 |
4.2.1 现代审美简洁性的传达 | 第35页 |
4.2.2 美的法则之统一与协调 | 第35-36页 |
4.2.3 楚文化美学精神的传达 | 第36-37页 |
4.3 楚文化媒介形态的提炼与异变 | 第37-44页 |
4.3.1 青铜文化媒介形态的提炼 | 第37-40页 |
4.3.2 图腾文化媒介形态的提炼 | 第40-41页 |
4.3.3 建筑文化媒介形态的提炼 | 第41页 |
4.3.4 形体异变的途径与方法 | 第41-44页 |
4.4 形体的构成与组合 | 第44-52页 |
4.4.1 基本形的构成 | 第45-47页 |
4.4.2 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 第47-52页 |
4.5 建筑的色彩象征 | 第52-54页 |
第5章 对楚文化媒介与现代设计语言的思考 | 第54-60页 |
5.1 研究成果在荆州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适用价值 | 第54-59页 |
5.1.1 荆州古城环境分析 | 第54-56页 |
5.1.2 研究成果的适用价值与可行性 | 第56-57页 |
5.1.3 具体案例的设计运用 | 第57-59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