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3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自贸区相关理论研究 | 第8-9页 |
1.2.2 关于中国对外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 第9-10页 |
1.2.3 建立中哥自由贸易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构建中国—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区的理论依据 | 第13-18页 |
2.1 自由贸易区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 第13页 |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 第13-17页 |
2.2.1 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学说 | 第13-14页 |
2.2.2 关税同盟理论 | 第14-15页 |
2.2.3 自由贸易区理论 | 第15-16页 |
2.2.4 大市场理论 | 第16-17页 |
2.3 相关理论评价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构建中国-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 第18-27页 |
3.1 中哥在政治上互助为FTA奠定基础 | 第18页 |
3.2 中哥双边贸易迅猛增长为FTA奠定基础 | 第18-23页 |
3.1.1 双边货物贸易额及商品结构 | 第18-20页 |
3.1.2 贸易结合度分析 | 第20-21页 |
3.1.3 双边服务贸易 | 第21-23页 |
3.3 中哥双边投资深化发展为FTA奠定基础 | 第23-24页 |
3.4 中哥在资源、产品和经济结构上互补为FTA奠定基础 | 第24-25页 |
3.4.1 资源互补 | 第24页 |
3.4.2 产品互补 | 第24-25页 |
3.4.3 经济结构互补 | 第25页 |
3.5 TPP协议的签订促使了中哥FTA的建立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建立中国-哥伦比亚自贸区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39页 |
4.1 中哥货物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 第27-33页 |
4.1.1 中哥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27-29页 |
4.1.2 中哥两国的货物贸易互补性分析 | 第29-33页 |
4.2 中哥服务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 第33-37页 |
4.2.1 服务产品的出口相似度分析 | 第33-34页 |
4.2.2 中哥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34-36页 |
4.2.3 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 第36-37页 |
4.3 实证结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建立中国-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与建议 | 第39-45页 |
5.1 构建中哥双边FTA的制约因素 | 第39-42页 |
5.1.1 贸易规模较小,贸易商品结构单一 | 第39-40页 |
5.1.2 两国的贸易自由化水平不同 | 第40-41页 |
5.1.3 贸易不平衡,贸易顺差长期存在 | 第41页 |
5.1.4 地理位置的局限性 | 第41页 |
5.1.5 观念及文化的差异 | 第41-42页 |
5.2 建立中哥FTA的对策建议 | 第42-45页 |
5.2.1 明确建立自贸区的目标,坚持稳步推进自贸区建设 | 第42页 |
5.2.2 充分发挥两国产品和服务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优势,深化两国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 第42-43页 |
5.2.3 大力推进两国的相互投资,促进双方经济技术合作 | 第43-44页 |
5.2.4 成立专门工作组,完善中哥自贸区建设合作机制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