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PPP模式在巨野县养老机构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3 文献评述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PPP模式概述第18-24页
    2.1 PPP模式的内涵第18-19页
        2.1.1 PPP模式的定义第18页
        2.1.2 PPP模式的特征第18-19页
        2.1.3 PPP模式的职能第19页
    2.2 PPP模式的类型及分析第19-24页
        2.2.1 外包模式第20-21页
        2.2.2 特许经营模式第21-22页
        2.2.3 剥离模式第22-24页
第三章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4-30页
    3.1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现状第24-27页
        3.1.1 我国养老机构的类型第24页
        3.1.2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第24-27页
    3.2 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3.2.1 供需矛盾突出第27页
        3.2.2 公私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第27-28页
    3.3 巨野县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第28-30页
第四章 PPP模式应用于巨野县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30-34页
    4.1 PPP模式应用于巨野县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第30-31页
        4.1.1 PPP模式可以拓宽融资渠道,给经济收益不足社会效益充足的养老行业建设项目提供融资第30页
        4.1.2 运用PPP模式,可以有效的使政府规避融资风险并且降低财政支出的压力第30页
        4.1.3 改善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第30-31页
        4.1.4 分散和降低投资的风险,实现养老机构规模效益第31页
    4.2 PPP模式应用于巨野县养老机构建设的可行性第31-32页
        4.2.1 PPP模式应用于巨野县养老机构建设的理论性分析第31-32页
        4.2.2 PPP模式成功案例为巨野县养老机构建设提供了经验第32页
    4.3 适合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PPP模式类别的选择第32-34页
第五章 PPP模式在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中的应用第34-40页
    5.1 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简介第34-36页
        5.1.1 项目基本情况第34页
        5.1.2 项目编制依据第34页
        5.1.3 项目建设的背景第34-35页
        5.1.4 项目技术标准第35-36页
    5.2 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36页
        5.2.1 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必要性分析第36页
        5.2.2 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分析第36页
    5.3 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PPP模式的操作方法第36-38页
        5.3.1 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的PPP运作流程第36-37页
        5.3.2 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工程造价与筹集资金的方法第37页
        5.3.3 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经济综合评估第37-38页
    5.4 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PPP融资模式效果分析第38-40页
        5.4.1 股东组成第38页
        5.4.2 PPP融资模式对控股方的益处第38页
        5.4.3 PPP融资模式对参股方的益处第38-39页
        5.4.4 PPP融资模式对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经营的影响第39-40页
第六章 PPP模式在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第40-44页
    6.1 PPP模式引入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产生的问题第40-42页
        6.1.1 PPP模式下政府职能没有及时转变第40-41页
        6.1.2 PPP模式下没有明确的责任第41-42页
    6.2 PPP模式在巨野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过程当中问题的对策第42-44页
        6.2.1 通过健全法律以转变政府职能,保证科学严谨的运行流程第42页
        6.2.2 保证产权清晰、合同有效性以及明确社会资本方的责任第42-4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44-46页
    7.1 结论第44页
    7.2 展望第44-46页
致谢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俄反恐合作研究
下一篇: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