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总论第13-23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页
        1.1.2 选题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4-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第18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8-19页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9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第19-22页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1.4.2 本文的基本结构第20-22页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22-23页
第2章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基础第23-34页
    2.1 金融创新的动因理论第23-25页
        2.1.1 金融创新的概念第23-24页
        2.1.2 主动性金融创新理论第24页
        2.1.3 被动性金融创新理论第24-25页
    2.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相关理论第25-29页
        2.2.1 常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第25-26页
        2.2.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第26-27页
        2.2.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相关理论第27-29页
    2.3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第29-33页
        2.3.1 金融创新对中介目标可测性的影响第29-30页
        2.3.2 金融创新对中介目标可控性的影响第30-31页
        2.3.3 金融创新对中介目标相关性的影响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金融创新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现状分析第34-46页
    3.1 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现状第34-41页
        3.1.1 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现状第34-39页
        3.1.2 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的特点第39页
        3.1.3 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的不足第39-40页
        3.1.4 中国金融创新面临的挑战第40-41页
    3.2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演变第41-43页
        3.2.1 第一阶段1984年-1993年第41-42页
        3.2.2 第二阶段1994年-1997年第42页
        3.2.3 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第42-43页
    3.3 金融创新使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面临的挑战第43-45页
        3.3.1 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面临的挑战第43-44页
        3.3.2 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面临的挑战第44页
        3.3.3 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面临的挑战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6-61页
    4.1 模型的选择、数据来源及变量的选取第46-49页
        4.1.1 模型的选择第46页
        4.1.2 数据来源及变量的选取第46-49页
    4.2 实证检验第49-59页
        4.2.1 平稳性检验第49页
        4.2.2 协整检验第49-51页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51-53页
        4.2.4 VAR模型的建立第53-54页
        4.2.5 脉冲响应分析第54-58页
        4.2.6 方差分解第58-59页
    4.3 实证结论第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对我国的启示第61-67页
    5.1 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历程及原因第61-62页
        5.1.1 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历程第61-62页
        5.1.2 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演变的原因分析第62页
    5.2 日本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历程及原因第62-63页
        5.2.1 日本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历程第62-63页
        5.2.2 日本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演变的原因分析第63页
    5.3 德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历程及原因第63-64页
        5.3.1 德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历程第63-64页
        5.3.2 德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演变的原因分析第64页
    5.4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的经验借鉴第64-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对策建议第67-72页
    6.1 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的环境第67-69页
        6.1.1 深刻认识金融创新第67-68页
        6.1.2 优化金融创新环境第68页
        6.1.3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第68-69页
    6.2 短期内完善我国货币统计制度第69页
    6.3 完善利率制度、加快利率市场化第69-72页
        6.3.1 完善我国债券市场第70页
        6.3.2 重视和完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第70-71页
        6.3.3 有效推动利率自由化第71页
        6.3.4 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提高利率敏感度第71-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1、结论第72-73页
    2、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储备货币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下一篇:非利息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