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2-16页 |
1.1.1 纳米材料的概念 | 第12页 |
1.1.2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 | 第12-13页 |
1.1.3 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3-16页 |
1.2 金基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16-24页 |
1.2.1 金基纳米材料的分类 | 第16-21页 |
1.2.2 金基纳米材料在电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1.3 催化剂支撑材料的应用 | 第24-26页 |
1.3.1 催化剂支撑材料的选择 | 第24页 |
1.3.2 催化剂支撑材料的种类 | 第24-26页 |
1.4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寡核苷酸介导连续共还原合成枝状铂金核-壳合金纳米晶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28-41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2.2.1 化学试剂 | 第29页 |
2.2.2 Pt-Au CSANCs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表征方法 | 第29-30页 |
2.2.4 电化学测试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2.3.1 Pt-Au CSANCs的表征 | 第30-35页 |
2.3.2 Pt-Au CSANCs的形成机理 | 第35-36页 |
2.3.3 Pt-Au CSANCs的电催化性能 | 第36-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双金属金钯枝状合金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对联氨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41-55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3.2.1 化学试剂 | 第42页 |
3.2.2 AuPd DANCs的制备 | 第42页 |
3.2.3 表征方法 | 第42-43页 |
3.2.4 电化学测试 | 第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3.3.1 AuPd DANCs的表征 | 第43-46页 |
3.3.2 AuPd DANCs的形成机理 | 第46-48页 |
3.3.3 AuPd DANCs的电化学性能 | 第48-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一锅湿化学法合成g-C_3N_4负载金钯纳米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55-69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4.2.1 化学试剂 | 第56页 |
4.2.2 AuPd NCs/g-C_3N_4的制备 | 第56页 |
4.2.3 表征方法 | 第56-57页 |
4.2.4 电化学测试 | 第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8页 |
4.3.1 AuPd NCs/g-C_3N_4的表征 | 第57-61页 |
4.3.2 AuPd NCs/g-C_3N_4的电化学性能 | 第61-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金铂纳米枝晶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69-85页 |
5.1 引言 | 第69-7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5.2.1 化学试剂 | 第70-71页 |
5.2.2 AuPt ANDs/rGO的制备 | 第71页 |
5.2.3 表征方法 | 第71-72页 |
5.2.4 电化学测试 | 第7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4页 |
5.3.1 AuPt ANDs/rGO的表征 | 第72-77页 |
5.3.2 AuPt ANDs/rGO的形成机理 | 第77-78页 |
5.3.3 AuPt ANDs/rGO的电化学性能 | 第78-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